首页|广元石窟密教造像的图像风格与思想源流

广元石窟密教造像的图像风格与思想源流

扫码查看
广元石窟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其石窟主要包括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三处。广元石窟最迟在北魏晚期已有开凿。经西魏、北周和隋,至唐开元前后造像极盛,晚唐,造像仍久盛不衰。开凿历史之长为四川之最。 唐代是广元石窟造像的一个高峰。在大量显教题材开凿的同时也有丰富的密教题材造像产生。密教是印度大乘佛教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出现的流派,由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吸收婆罗门教及其他民间宗教的一些内容而形成的大乘教派。其造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丰富人文内涵。对广元石窟密教题材进行分类,逐一比对研究显然是极有意义的。 这些密教题材一方面可以看出其印度源流中密教受到南亚次大陆的原始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影响,一方面也可看见中原地区特别是两京地区造像的特征。通过对广元石窟中密教造像的记录和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密教传入广元的具体状况。首先是由最为广泛的杂密题材反映出广元石窟造像活动的全民性和群众性特点。在大的历史环境下,由于和政权微妙的关系,或多或少皇家的参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广元石窟的开凿得到很好的推动。又由于平民和军队的参与造像,使整个的造像活动充满现世利益的直观需求。其次,由于玄宗幸蜀等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密教教义中护国思想在广元有了极好的发挥。护国思想应当是广元石窟中密教题材兴起的又一诱因。最后我们还从石窟造像的方式上看到密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没有走单边发展的道路,而是注重和显教的融合以及和四川本土兴盛的道教融合,借用它们的思想资源和图像资源为自己的传播构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阴怡然

展开 >

古代绘画 广元石窟 密教图像 文化融合

硕士

美术学

吴应骑

2009

重庆大学

中文

K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