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足石杉提取物—石杉碱甲是一类治疗早老痴呆的前景药物,但由于石杉碱甲在其全草中含量甚微、野生资源有限,植株生长与微生物真菌有着复杂的共生关系,难以进行规模化的人工栽培。本文对湘西地区蛇足石杉资源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初步探索了蛇足石杉适应环境的机制,旨在为蛇足石杉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资料。 湘西地区蛇足石杉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居群通常弱小,因人为因素干扰使之难以繁殖壮大。随着对蛇足石杉野生资源掠夺性地采收,加上居群自然更新频度偏低,很难维持其种群的动态平衡,野生资源蕴藏量迅速下降,种质资源正逐步消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施救。 植物个体的形态性状是由本身的遗传组成和所处的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植物适应其生存环境的表现。经过对蛇足石杉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发现,其外部形态的5个数量性状中有4个在居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个体间的小生境因子对居群内数量性状的差异起了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大环境因子居群间的差异起主导作用。在形态解剖结构方面,维管柱厚度、皮层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这4个性状是造成居群间解剖学性状差异的主要因子;茎叶解剖结构也表现出对阴湿环境适应的特征。这些解剖学性状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环境因子(主要为光照和水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蛇足石杉形态解剖学上的差异性和可塑性是其赖以适应环境和生存的基础。 植物养分吸收效率与其所处的土壤环境密切相关,对于某一具体元素而言,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植物对该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也会不同。通过对湘西地区蛇足石杉---土壤系统的12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发现植株对P、S、K、Ca、Al、Zn的富集度很高,而湘西地区土壤对这些矿质元素的浓集系数也都比较高,适合其生长;经相关性分析得出Ca、P、Al、Zn 对维持该地区蛇足石杉适生土壤的化学特性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