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证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种阶段性是由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再生产的不间断性规律决定的。一般来说,每一个发展阶段要经历三个主要时期:产生和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衰退时期。在上述三个时期中,一个成熟时期与另一个成熟时期之间存在一段中间时间状态,这一中间状态具有与前后两个成熟时期不同的非充分性、不确定性、欠整体性、新旧因素共存等特点。而转型正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向另一个历史阶段过渡期运行时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在历史上,一般意义的社会、经济转型出现过很多次。例如:1、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以农业经济和家庭生产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并被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工业社会所取代。2、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转型。这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它正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化以后形成的社会形态。3、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表现为中国、前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逐步抛弃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考察城市发展的历史,我们也发现明显的阶段性。人们一般将城市发展粗略地划分为三个时期:1、古代城市时期,亦称工业化前城市时期。2、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近代城市时期。3、世界范围的城市化时期,亦称现代城市时期。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城市化的先河,据此,可将世界城市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城市化起步阶段,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二是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从19世纪中叶以后到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花了大约100年,中国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此阶段;三是城市化成熟阶段。城市发展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可以视为一次转型。至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城市出现过三次大转型:第一次发生在奴隶社会末期,小农经济的诞生和奴隶对乡村小农经济的追求引起了奴隶城市的崩溃和封建城市的出现。第一次城市转型的直接结果是:城市不仅有城,而且有市,城市开始成为手工业集中地和商品集散地。第二次城市转型开始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使资本主义城市彻底取代了封建城市,而且使资本主义城市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第二次城市转型的直接结果是城市工业化,社会生产力以极高的速度不断发展。第三次城市转型大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或知识经济的诞生为标志。第三次城市转型的直接结果是:信息和知识经济取代工业时代的“物质经济”;知识资本将取代物质资本在生产力三要素中起决定作用:城市发展以人为中心,并进入数字化、个性化、分散化发展时代。实践证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城市正进入一个总体转型的历史阶段,即从传统资源型转向资本驱动型,从传统行政功能型转向经济功能型,从传统政府管制型转向市场服务型。转型是人类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是两大主要内容。社会转型通常是指社会形态演进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社会结构的变迁为主要内容的涉及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变革。经济转型是指经济形态的转换,它一方面可理解为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又可理解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本论文试图借鉴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从转型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的发展历史和变化规律。论文在研究城市转型的内容、转型的动力、转型的周期等问题后,提出了城市转型的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