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免耕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免耕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本试验供试品种为东农303。2008年11月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T1:免耕稻草覆盖(8cm),T2:免耕稻草覆盖(8era)后盖黑色地膜,CK:传统耕作等3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研究免耕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免耕覆盖能有效提高结薯层的日均积温和降低中午14:00时结薯层的温度。T1和T2结薯层积温变化为2336.7~2711.8℃;CK结薯层积温变化为2211.9~2283.7℃。中午14:00时结薯2的温度T1为17.75℃、T2为19.26℃,较传统的23℃要低,有利于马铃薯块茎的生长。 2、免耕覆盖能明显改善0~10cm和10~20cm土层的含水量。免耕稻草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很大影响,O~lOcm和10~20c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是免耕覆盖高于传统耕作。免耕覆盖与传统耕作相比可以提高0~10cm土层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并且降低了pH值。 3、免耕覆盖对苗期的根系生长、植株长势产生一定的延缓作用,但中后期具有生长加速作用。在苗期各处理间干物质量达到显著性差异,以传统耕作的全株干物质重量最大,随着各个生育期的推移处理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到成熟期各免耕处理干物质量均高于传统耕作,且较传统耕作高4.26~32.12%;株高、冠幅、分枝、茎粗、叶片数和匍匐茎数也表现出上述规律。免耕覆盖马铃薯干物质在块茎中的分配比例小于传统耕作。 4、免耕覆盖对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叶绿泰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保护性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淀粉酶活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和各个器官的氮磷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整个生育期中,除了丙二醛含量,T1和T2所有指标都高于处理CK,而T1和T2之间无明显差异。在苗期,CK处理不同器官的氮、磷和钾的含量要高于T1和T2:后面四个时期均是T1和T2高于CK。 5、免耕覆盖对马铃薯块茎的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各处理的块茎可溶性糖、块茎还原糖和蛋白质均有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却呈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而上升的趋势。其中,各处理的块茎可溶性糖的高低顺序为:CK>T2>T1;各处理的块茎还原糖的高低顺序为:TI>T2>CK,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块茎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顺序为:T2>T1>CK,它们之间的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块茎淀粉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呈现上升趋势,它们的高低顺序为:T2>T1>CK。 6、免耕覆盖与传统耕作相比可以提高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单株薯重,绿薯率,降低小薯率。大薯率T1>T2>CK,中薯率T1>T2>CK,小薯率CK>T2>T1,大、中、小薯率个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免耕覆盖的绿薯绿较高;单株结薯数T1>T2>CK,T1和T2较CK高30.80%和29.22%,T1、T2与CK未达到极显著性差异。单株薯重T1>T2>CK,免耕覆盖处理的单株薯重显著高于传统耕作。 7、免耕覆盖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和产量,各处理间产量顺序为T1>T2>CK,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T1、T2较CK分别增产130.40%和118.74%。

吕巨智

展开 >

马铃薯 免耕覆盖 生长发育 生理特性 产量品质

硕士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梁和

2010

广西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