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扫码查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变迁和创新就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它曾一度激发了农户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它解决了中国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解决不了中国农民致富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加入WTO以后世界农业的冲击,这种制度的产权安排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户经济收入增长幅度减缓明显,并且农户收入结构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非农收入已占农户收入相当大的比重,农户经营方式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推进发生着较为明显的变化。但土地制度的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因此,客观地分析和评估建国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实行的土地制度和土地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不同的农地制度下农地产权安排、农户经营行为、农户经营绩效、农户对农业的投资等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户收入状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关系、农户经营的行为特征、当前农地制度与农户经营的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并指出在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在稳定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土地承包制仍是我国未来农村土地的制度选择,在此农地制度安排下,以市场经济为风向标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

吴永红

展开 >

农地制度 农业产业化 三农问题 农户行为 经营方式

硕士

农业经济管理

熊健

2010

安徽农业大学

中文

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