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和文化中有广泛而丰富的“谐隐”传统,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篇中对此进行理论总结,阐述了“谑而不虐”、“会义适时”的谐隐内涵,从而生成了以“谐隐”载道的谐隐精神,不仅指导了后世谐谑艺术的发展,也鼓舞了文人寓教于乐的自觉意识。《谐铎》是清人沈起凤所著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沈起凤受社会环境和时代风气的影响,出于自身个性和儒家学官的责任意识,自觉地发扬“谐隐”精神,将寄寓在《谐铎》中的对社会丑恶的讽刺、对世道人心的劝诫、对道德伦理和美好情性的褒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通过丰富多样的谐谑艺术表达出来,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相辅相成、社会功能和审美目的的有效统一。这是《谐铎》的自身价值所在,因此问世后便获得了当时读者及批评家的广泛认可,也应引起当代研究者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