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电站的景观稳定性评价研究——以云南怒江和澜沧江流域电站为例
电站的景观稳定性评价研究——以云南怒江和澜沧江流域电站为例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本文是在参与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社区建设补助金资助的项目“大坝综合影响评价模型建设”(IntegrativeDamAssessmentModeling,简称IDAM)下开展的研究。该项目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促进大坝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模型目前已建立了一个三层评价结构框架,即目标层(生物环境、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三个目标组成),一级指标层(由每个目标下的7类一级指标,共21类一级指标组成)和二级指标层(由每类指标下数量不等的具体二级指标构成)。 本文选取一级指标层下的第6个指标大坝景观稳定性进行研究,这一指标涉及5个二级指标:电站库容、滑坡危险性、坡度、距离断层远近、土壤侵蚀状况。经项目专家小组商定,选择澜沧江流域的4个电站:小湾、漫湾、大朝山和糯扎渡,和怒江流域的4个电站:马吉、鹿马登、亚碧罗、泸水电站为例进行试评价。 利用GIS对怒江和澜沧江流域DEM数据、1:25000土壤侵蚀数据、植被数据、公路数据、云南省降雨数据、西南地质灾害数据的处理,获得澜沧江和怒江不同坡度等级图、土壤侵蚀等级图、滑坡危险性等级图、断层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8座目标电站进行评价。经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滑坡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得出滑坡发生频度最高区域集中于:15—35°的坡度内、农业用地集中分布区、降水量丰富区域(怒江1400-2800mm、澜沧江700-2000mm)、以及距公路5m的区域内。 2.怒江上游与澜沧江上游地质、地貌具有相似性,因此滑坡分布规律相似,由于怒江年均降雨量大于澜沧江,因此受降雨影响的权重也大。怒江干流区域多为极高危险区;澜沧江干流多为高危险区。 3.通过对5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对怒江和澜沧江流域共8个大坝的景观稳定性评价,从评价结果看来澜沧江的评价分数由高到低,依次是: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怒江从高到低依次是,马吉,鹿马登,亚碧罗,泸水。分数越高说明其大坝建设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也越大,危险性越高。两流域景观稳定性主要受库容、滑坡危险性,和距离断层远近影响。 4.从本文的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电站选址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地貌,而且需要关注人类活动对滑坡灾害的诱发影响,改善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防治土壤侵蚀降低电站建设对周围景观稳定性的影响。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李英
展开 >
关键词:
电站选址
景观环境
稳定性评价
综合评价模型
地质地貌
土壤侵蚀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跨境生态安全
导师:
冯彦
学位年度:
2010
学位授予单位:
云南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