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属漆树科核果类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有“热带果王”之称。炭疽病是芒果栽培生产和采后贮运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严重危害芒果的产量和品质,如何有效的防控炭疽病的危害已成为芒果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培育和改良新的抗病品种将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我国拥有大量的芒果种质资源,其中不乏抗炭疽病的资源和砧木材料。但是目前还缺乏对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这些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为此,本研究首先对芒果的SSR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进而对116份砧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今后培育抗炭疽病的芒果新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通过正交实验,以芒果品种金煌芒为材料,对影响芒果SSR-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Taq酶、模板DNA、引物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浓度水平变化对PCR反应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模板DNA>dNTPs>引物>Mg2+>Taq酶。最终确定了芒果SSR-PCR20μl体系的最优条件为:10×buffer2μl,模板DNA80 ng,dNTPs0.4mmol·L-1,引物0.2μmol·L-1,Mg2+为1.8 mmol·L-1,Taq酶0.75 U。PCR扩增程序为:94℃2 min30 s;94℃30 s,各引物最佳退火温度45 s,72℃1 min,35个循环;72℃5 min。经多次扩增实践证明,该技术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收集了我国芒果主要栽培地海南、广东、广西、云南4个省份的116份芒果砧木种质资源,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31对引物对芒果栽培种DNA进行扩增,18对引物有多态性扩增,扩增率为58%。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18对SSR引物在116份砧木资源里共扩增出19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54%,不同引物扩增带数在3-21条之间。用NTSYSpc2.1软件构建聚类图,结果显示:在0.62的相似水平下,海南东方、昌江土芒,广东湛江土芒,广西百色、南宁土芒及云南林生芒、泰国野生芒聚为一大类,在相似系数0.83处,海南土芒和湛江土芒聚为一类,结果表明,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省份的芒果砧木资源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但各地种群内的遗传距离小,遗传多样性都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