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类型水稻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不同类型水稻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扫码查看
高频再生体系是水稻遗传转化的基础,本文在武育粳3号研究的基础上,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材料,比较研究了10个粳稻,9个籼稻和11个杂交稻组合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分化和再生等组织培养力表现,以期建立一个适应性广的高频再生体系.同时对出愈率不同的不同类型的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为探讨水稻愈伤组织分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武育粳3号的成熟胚作为研究材料,确定了水稻组织培养的最佳基本培养基(M8)、最佳蔗糖浓度(30 g/L)、最佳2,4-D浓度(2 mg/L),以及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使用2 mg/L2,4-D,0.5 mg/L6-BA和0.5 mg/LKT激素组合时,激素配比为4:1:1,可获得87.5%出愈率。 (2)以M8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30 g/L蔗糖、8 g/L琼脂和2 mg/L,2,4-D相同成分的基础上,供试粳稻材料单独添加较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即0.3 mg/L6-BA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13.0%-89.2%之间;而供试籼稻材料则在添加2 mg/L6-BA和0.5 mg/L KT两种细胞分裂素的基础上,再添加1 mg/L NAA生长素类激素,可明显提高出愈率,出愈率在9.1%-100%之间;而11个偏籼型杂交稻则表现在添加1 mg/L6-BA和1 mg/L KT两种细胞分裂素,即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40.0%-86.3%之间。在此基础上,在添加了0.5 mg/L2,4-D和1 mg/L6-BA的MS分化培养基(粳稻)以及0.2 mg/L2,4-D和0.5 mg/L6-BA(籼稻和杂交稻)的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别获得4.5%-59.5%(粳稻)、3.6%-87.5%(籼稻)和17.2%-43.2%(杂交稻)的植株再生率。 (3)选取出愈率显著不同的粳稻(扬辐粳7号、武育粳3号和苏沪香粳)和籼稻(扬辐籼6号、恢76和黄华占)品种,接种于不同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中,分别取接种不同天数不同材料的愈伤组织,研究其愈伤诱导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以及不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研究表明,这些蛋白含量和酶活性与出愈率、分化率、褐化率及再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AT活性均与不同类型水稻出愈率成反比,可作为一个出愈率差异的标志酶。 (4)选取出愈率显著不同的粳稻(扬辐粳7号、武育粳3号和苏沪香粳)和籼稻(扬辐籼6号、恢76和黄华占)品种,接种于不同的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中,分别取接种不同天数不同材料的愈伤组织,观察其不同诱导天数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出愈率不同水稻材料在相同的接种天数,细胞的发育阶段明显不同,表明不同水稻出愈率和分化率的高低主要与愈伤组织细胞发育速度的快慢,生理功能的强弱,以及其衰老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阎丽娜

展开 >

水稻 成熟胚 再生体系 可溶性蛋白 超微结构 生理生化特性

硕士

植物学

李霞、蔡庆生

2009

南京农业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