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5个岭南黄鸡配套系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孵化失重情况比较研究,观察分析不同配套系在周龄、环境、营养、孵化和生产管理等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种蛋的失重规律,评价种蛋孵化失重对于孵化成绩的影响,为确定最适孵化失重率和失重规律,提高孵化生产效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试验选用岭南黄鸡快长型、中速型、慢速型、麻黄、矮脚黄5个配套系的种蛋,采用恒温恒湿孵化,孵化机温度37.8℃,相对湿度56%,出雏机温度36.8℃,相对湿度65%。分别于孵化的第3、6、9、12、15、18天和出雏毛干后,用感应误差0.01克的电子天平逐个称取所有胚蛋重、雏鸡重。计算孵化指标:受精率、活胚率、孵化率、健雏率,失重指标:第N天至第N+3天的失重率、入孵至第18天的失重率、出壳雏鸡重与相应入孵蛋重比率。试验结果:每批胚蛋整个孵化期的最佳失重率应以各阶段乃至每天的最佳失重率为基础。在恒温恒湿的孵化条件下,岭南黄鸡5个配套系在第1~6阶段及0-18天的平均失重率范围是1.859%±0.047%~2.039%±0.044%、1.584%士0.027%~1.981%±0.056%、1.927%±0.037%~2.266%±0.067%、1.764%±0.053~2.216%±0.062%、1.865%±0.036%~2.259%±0.059%、1.849%±0.057%~2.271%±0.064%、10.57%±0.176%~12.29%±0.301%。除慢速型黄鸡最小蛋区间与小、较小蛋区间的失重率差异显著外,0~18天各配套系间、不同蛋重区间的失重率差异都不显著,但每个配套系各孵化阶段的失重率存在显著差异。4个配套系0~18天失重率趋势是随着蛋重增大,失重率减小,但有1个配套系是随着蛋重增大,失重率增大。配套系和蛋重都会影响阶段失重率和0~18天失重率,配套系的影响略大于蛋重。岭南黄鸡各配套系的出壳雏鸡重与入孵蛋重比率分别为:快长型70.42%、中速型71.50%、慢速型69.85%、麻黄71.22%和矮脚黄73.85%,除矮脚黄鸡外,与以往报道的70%~72%之间一致。结果说明:岭南黄鸡孵化生产中,周龄相近的不同配套系不同蛋重的种蛋同时入孵,不会因为失重率的问题对孵化机温湿度及通风等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生产中种蛋按大小分开入孵的实际意义主要在于提高雏鸡整齐度。在孵化生产中,种鸡群的管理水平、健康状况和种蛋合格率是决定孵化成败的基础,最佳失重率是获得最佳孵化率、提高雏鸡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控制失重率及提高孵化技术水平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