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尝试从生物学角度防治大豆土传根腐病,研究选取长期连作田种植的大豆,从根内分离筛选出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拮抗效果较好的生防菌株AF67。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设计正交试验、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分别研究不同培养环境和营养条件对生防菌AF67发酵效果影响。最后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喷雾干燥工艺对其微胶囊产品产率、含水量和菌存活率的影响参数,并建立多元指数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大豆土传根腐病生防菌AF67被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2.发酵条件参数对发酵液浓度影响顺序为:温度,时间,pH,装量。其中发酵温度对菌浓度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时间对菌浓度影响显著(P<0.05),发酵pH和发酵装量对发酵液浓度影响不显著。模型最优组合为A2B3C1D2,即温度37℃,pH8.0,装量30mL,发酵时间48h。其发酵液A620值为1.211,比对照处理提高10.69%。 3.优化发酵培养基各成分的最佳配比为:牛肉浸膏1%,蛋白胨3.5%,可溶性淀粉1.8%,葡萄糖1%,发酵24h后稀释成10倍工作液的A62为0.743,较NA基础培养液提高23%;该模型简化后二次回归方程为:Y=0.65633+0.012043X2+0.03479X3-0.01057X12-0.00982X22-0.01082X42 4.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与大豆生防芽孢杆菌AF67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应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生防菌喷雾干燥过程中影响菌粉产率、存活率、含水量的主要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对产品产率和含水量影响顺序为:进料速度,进风温度,固型物含量,芯材与填充剂配比;对菌存活率影响顺序为:进料速度,进风温度,芯材与填充剂配比,固型物含量。建立了描述喷雾干燥工艺与产品产率、含水量和存活率关系的多元指数模型。根据模型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70℃,进料速度10mL·min-1,芯材与填充剂配比为1:8,固型物含量25%,产品活菌数达2.1×1010cfu·g-1。 5.微胶囊菌剂成品与Fusarium oxysporum共培养时,能使其菌丝体及其分生孢子生长明显畸变。当微胶囊菌剂稀释至10-8,其抑菌率仍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