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俄狄浦斯主题的日本表述——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恋母弑父现象及相关事例研究
俄狄浦斯主题的日本表述——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恋母弑父现象及相关事例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俄狄浦斯主题是世界文学中的“普世性”现象,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恒久的人文命题。该主题的核心内容包含弑父和恋母两大要素,表现人类在其生物性和文化性之间永恒的代际冲突,因而具有跨越民族和地域的普遍意义。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到精神分析学的恋母情结说,此一主题在西方的研究已经成就卓著,但在非西方世界里却至今未见足够的学力投入,在一些重要方面呈现出“空白”状态。本文通过比较文学的视角,论述俄狄浦斯主题的起源、传播及其在日本文学中的特殊表现方式。日本文化里的“恋母”倾向由于远古母系社会的影响而根深蒂固,对这一主题的表现迥异于西方和东方其他国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土传统。从《古事记》、《日本书纪》、《源氏物语》直到川端康成的《千羽鹤》,强化“恋母”而回避父子冲突成为日本式俄狄浦斯主题的特质。但是,这一文化定势在二战结束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代日本作家明显融合西方传统和本土传统,对俄狄浦斯主题进行重塑和再造,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以大江健三郎的《同时代的游戏》为例,作者在这部小说中突出弑“父”的元素。本文的核心部分以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为个案,详细分析他有意识地对俄狄浦斯主题做出反向改造的文学创举,并对其新作《海边的卡夫卡》之隐喻结构和恋母弑父主题做出文本细读式的剖析和阐释。针对国内外学界对他作品的曲解和误读提出批判和商榷,结合村上春树个人的知识背景和跨文化生活体验,尝试提出新的解读范式,在一般认为的流行小说背后发掘出深度思想及其对当代日本人文化认同困境的启示。 本文从世界文学视角考察俄狄浦斯主题的希腊发端和思想意义,追溯其在古埃及和苏美尔的古老渊源,着重论述这一主题在日本文学中的特有表现方式——恋母的转移与泛化,展示其深层的文化制约因素和在文学史上的演变轨迹,从一个侧面揭示日本文学精神与审美特色。通过细致的文本阅读,笔者着重于深度解析村上春树如何有意识地改造和重构恋母弑父主题的一系列作品,对深奥难解的《海边的卡夫卡》做出整体性的原型分析,揭示作家在继承传统古典文学又借鉴西方悲剧与现代小说的纵横轴上,为寻求文学表现的概念张力和隐喻维度所做出的努力。 本论文主体部分设置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俄狄浦斯神话的起源,在世界范围内探讨其发生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从日本文学史的视野中审视俄狄浦斯主题的表现,择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阐述。第三章概述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俄狄滴斯主题。第四章以村上在21世纪的新作《海边的卡夫卡》为重点个案对象,解析作家重构古希腊俄狄浦斯神话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第五章继续探讨《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俄狄浦斯主题所表述的深层意蕴,致力于透析悲剧人物俄狄浦斯与小说主人公田村卡夫卡身后的两种耻文化,从心理学的角度阐发小说借用神话原型的当代意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唐卉
展开 >
关键词:
俄狄浦斯主题
日本文学
村上春树
《海边的卡夫卡》
授予学位:
博士
学科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导师:
陈中梅
学位年度:
2010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