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磷化铟和砷化铟纳米晶及其核壳结构的制备与生长动力学研究
磷化铟和砷化铟纳米晶及其核壳结构的制备与生长动力学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近年来,因为显著的量子限制效应,半导体纳米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们具备独特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激光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纳米传感器、电子器件、通信等领域。然而目前对半导体纳米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II-VI 纳米晶,III-V 纳米晶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但是,III-V 纳米晶却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材料,它们具有较大的激子直径、较低的毒性和特有的发光光谱。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磷化铟(InP)、砷化铟(InAs)及其核壳纳米晶的合成,以期寻找到一条合成高质量III-V 纳米晶的有效途径。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以三-三甲硅烷基膦(P(SiMe3)3)为P 源,分别在配位和非配位溶剂中合成了InP纳米晶。在配位溶剂合成中,溶剂同时作为反应媒质和包覆基团,整个合成过程需要3~7天的时间,且所得纳米晶尺寸分布很宽,需要采用尺寸选择性沉析技术才能获得尺寸分布较窄的纳米晶。在非配位溶剂合成中,溶剂仅作为反应煤质,合成过程耗时短,只需3~4小时,且所得纳米晶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质及较窄的尺寸分布,不需要尺寸选择操作。 首次以AsH3为As 源,在非配位溶剂中合成了高质量的InAs 纳米晶。这种方法经济、快速、简单且重复性好。合成中,InAs 纳米晶的生长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更长时间的加热会导致InAs 纳米晶的溶解。为了优化合成技术,本文研究了不同反应参数对InAs 纳米晶生长的影响,包括反应温度、In 源与As 源的比、包覆基团及溶剂的量。利用相似的方法,本文还以PH3为P 源合成了InP 纳米晶,并且在InAs 纳米晶合成中各反应参数的影响效果可以直接应用到InP 纳米晶的合成中。 为了改善纳米晶的光学性质,在InP和InAs 纳米晶表面外延生长了宽带隙的壳,形成了不同的核壳纳米晶,如InP/ZnS, InAs/ZnSe, InAs/ZnS和 InAs/ZnSe/ZnS 纳米晶。这些壳材料的形成显著提高了核纳米晶的光致发光(PL)量子效率。 通过监测吸收光谱的变化,深入研究了以AsH3为As 源合成InAs 纳米晶中的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由AsH3 形成的单体不稳定,它会在在高温下缓慢分解为AsH3,而AsH3 又热分解为As。所以在InAs 纳米晶生长中,单体会持续减少,纳米晶也会不断溶解直至单体全部分解即纳米晶消失。除此之外,通过光谱或1H NMR 谱监测,本文还研究了InP 纳米晶的生长动力学。在配位溶剂中,InP 纳米晶的合成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单体积累、成核和生长、成核和溶解、溶解、稳定。在以PH3为P 源合成InP 纳米晶中也观察到了相似的演化过程,且基于现有观察和分析,可以将InP纳米晶的溶解归因于极小核和生长层的溶解。 系统研究了InP、InAs及其核壳纳米晶的光学稳定性。结果表明,表面氧化是影响纳米晶光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初步的表面氧化可以消除悬挂键,从而导致PL 增强,但是它并不影响纳米晶的有效尺寸。然而,过多的表面氧化则会在纳米晶表面形成疏松的氧化层,此氧化层会导致纳米晶PL 强度减弱及有效尺寸减小。因为表面氧化,半导体纳米晶的光学稳定性与其所储存的环境及制备方法有关。此外,本文还研究了核及核壳纳米晶的光激发特性,研究表明,光激发特性也可以成为判断纳米晶表面态相对多少的一个标准。 除了实验研究外,本文还通过Monte Carlo 模拟,从理论上对纳米晶生长进行了研究。共模拟了三种模式的纳米晶生长:Ostwald 熟化、单体补充且溶解、过饱和度恒定。在对单体补充且溶解的生长模式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InAs 纳米晶的合成方案进行了改进,获得了尺寸分布更窄的纳米晶。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张建兵
展开 >
关键词:
磷化铟
砷化铟
纳米晶
核壳结构
生长动力学
发光特性
光学稳定性
授予学位:
博士
学科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导师:
张道礼
学位年度:
2010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