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

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

扫码查看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国家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是培育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须由中央政府主导,根据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可再生能源战略与政策手段的路线图。 本文首先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一个当代公共问题,用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中国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法律法规的政策目标、体系、体制机制、政策手段,初步评估其效果和效率。中国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尤其是对于促进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发展目标制定缺乏依据,没有战略规划;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不够;风电电价形成机制不完善,装机容量增长远快于发电量增长;对光伏市场缺乏有效的引导,市场发展有些盲目。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论证中国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定位于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分析,论证了政府现阶段直接干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并外部性内部化的成本收益来制定政策目标;基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中央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所处的角色和应该担当的责任:由于信息的公共属性和搭便车行为导致市场提供技术研发和信息不充分,政府尤其要提供研发支持和信息公开。 基于各种技术的成本比较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阶段,对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阶段进行了评价。借鉴已有的研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定位为4个阶段:补充能源、替代能源、主流能源、主导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最重要的领域,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是战略的重点。 基于政策手段的分类、评价与选择理论,按照政府强制性的程度,将可再生能源政策手段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性、劝说鼓励型三类,并将各类政策手段进行了中外比较研究。最后按照政策手段服务于政策目标的原则,通过比较不同政策手段的目标确定性、效率、公平、持续改进特征,提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手段选择与组合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政策过多注重短期规模的增长,需转向对国家长期竞争优势的培育;政策对外部性内部化的激励不足,需建立稳定与充足的补偿机制;政策目标与手段缺乏长期规划与论证,需建立可再生能源战略与政策手段的路线图:信息提供低于社会最优水平,信息公开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

李佩洁

展开 >

可再生能源 政策分析 战略研究 政策手段

硕士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宋国君

2009

中国人民大学

中文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