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扫码查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工业化以空前之势兴起,城市空间迅速扩展,数量大增,工业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保证城市化、工业化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进社会变革和城乡关系变化的同时,也给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越来越多的集体所有土地被国家征用,迅速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这种情况在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和人多地少的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农民权益得到了很好保护,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有的法律法规已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很多处于较低社会地位,维权意识薄弱的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来自其他利益主体的侵害。尤其在征收土地过程中,对农民权益保护严重不足,致使失地农民权益大量流失,导致了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尚未解决,损害了农民的长远生计,造成大量有法不依现象的存在,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目前,理论界和实践者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理论研究也严重落后于实践,而且各级政府在“经营城市”的浪潮中也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笔者认为,造成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土地征用过程中征收制度的严重缺陷,征收程序不合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政策的偏差,政府职能的错位,政府不再是单纯的政府而摇身变为“经济人”,以及失地农民自身的原因等等。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回顾和总结相关理论和整理有关农民权益保护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当前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了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成因,提出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刘卓悦

展开 >

失地农民 权益保护 征地 城市化

硕士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刘丽欣

2009

吉林大学

中文

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