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超声影像学检查与盆底肌力评估妊娠及分娩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

超声影像学检查与盆底肌力评估妊娠及分娩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1.通过会阴三维B超与盆底肌电生理仪对产妇耻骨尾骨肌评估,探讨妊娠和顺产、选择性剖宫产产后早期盆底解剖结构和支持功能的改变,研究妊娠、顺产、选择性剖宫产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的关系。 2.比较妊娠和顺产、选择性剖宫产产后早期耻骨尾骨肌变化,为早期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临床依据。 研究方法 1.会阴三维B超下检测在静息状态下和盆腔最大用力时(Valsalva)状态下耻骨尾骨肌的厚度、走行、方向及内部回声。 2.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对盆底I、II类肌纤维进行肌力、肌电位等评估。 研究步骤 1.随机选择年龄25-35岁,孕龄37-41周初产孕妇18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病史的采集。 2.利用 3DUS凸阵探头分别测量上述病例于孕龄37-41周时在静息(Rest)、盆腔最大用力时(Valsalva)耻骨尾骨肌的厚度、走行、方向及内部回声。 3.将上述病例分为正常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别于产后6-8周及产后12一14周重复测量上述数据。 4.盆底肌电图的测量:使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USB4),在妊娠37-41周和产后6-8周、产后12-14周进行肌力、肌肉类型、肌电图、疲劳度及肌肉协调性的检测及比较。 5.另设健康未生育者正常组166例检测以上指标。 结果 1.根据入组条件,183例初产孕妇纳入研究,其中正常阴道分娩106例,选择性剖宫产77例。产后6~8周随访率100%,产后12一14周随访165例,随访率为91%。 2.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较好地呈现盆底解剖结构。妊娠晚期超声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阴道分娩组较选择性剖宫产组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14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别。 3.对183例初产妇进行盆底肌电生理诊断及评估,妊娠晚期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14周两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超声影像学提示,经会阴三维彩超观察可见妊娠及分娩后耻骨尾骨肌肌层厚度变薄,收缩程度减弱。 2.超声影像学提示,产后三个月顺产组耻骨尾骨肌收缩程度及厚度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3.经盆底肌力电诊断在盆底支持功能中的应用提示:深层盆底肌(肛提肌肌群)肌力检测妊娠及分娩后I类肌纤维和II类肌纤维支持功能均较正常组减弱。 4.深层盆底肌(肛提肌肌群)肌力检测妊娠及分娩后I类肌纤维和II类肌纤维支持功能减弱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 5.经盆底肌力电诊断在盆底支持功能中的应用提示:顺产及选择性剖宫产对深层盆底肌(肛提肌肌群)肌力的影响产后三个月差异不明显。

刘芬

展开 >

盆底肌力 超声检查 妊娠 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组织功能

硕士

妇产科学

陈敦金

2011

广州医学院

中文

R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