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疆超高产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新疆超高产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扫码查看
2008年~2009年对南疆阿克苏市定向培育的超高产棉田(皮棉产量3 000 kg·hm -2 以上)群体质量指标进行系统研究,以高产棉田(皮棉产量2 250 kg·hm -2~3 000 kg·hm -2 )和中低产棉田(皮棉产量2 250 kg·hm -2 以下)为对照,揭示超高产棉花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形成机理,为新疆超高产棉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论如下: 1. 超高产棉花开花前株高增长较快,到开花期株高达到55 cm 左右,打顶后保持在70 cm~75 cm之间。现蕾期保持较高的出叶速率,平均5 d~6 d 出一片主茎叶,同时增加2.5个~3个蕾,平均每出一片叶比高产田多出1个蕾。超高产棉花横向分布,内围铃占总铃数的70%以上,而高产与中低产棉花内围铃占65%左右。纵向分布,超高产棉花中部铃占35%,明显高于高产、中低产棉花所占比例,而超高产棉花下部铃占40%左右,低于高产、中低产棉花的45%左右,中部结铃多是超高产形成的重要因素。 2.与高产、中低产棉花相比,超高产棉花LAI 在生育前期增长速度快,达到峰值时间早。在盛铃初期峰值分别为4.44、4.39,分别比高产、中低产棉花高10.83%、26.42%和2.57%、15.83%。超高产棉花MTA 随生育期推移在盛铃期达到最大,MTA 达60 °以上,使群体的DIFN 减小,增加群体光合有效面积,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与高产、中低产棉花相比,超高产棉花主要功能叶片SPAD值开花前增长快,在开花期达到60 以上,开花后期保持较高水平,盛铃后无明显下降现象,一定程度延长了叶片功能期。盛铃后超高产棉花Pn 保持在25 μ mol·m -2 ·s -1~30 μ mol·m -2 ·s -1,见絮期保持在20 μ mol·m -2 ·s -1~25 μ mol·m -2 ·s -1,分别高于同时期高产、中低产棉花。 3. 超高产棉花光合产物现蕾期至开花期向茎叶营养器官分配速率最大,总量多,盛花期后光合产物净输入量逐渐减少。并且茎、叶营养器官光合产物向蕾铃输出,进一步提高了后期蕾铃的干物质积累量,从而提高产量。超高产棉花叶面积载铃量高于高产、中低产棉花,为26.87 个·m -2,31.70个·m -2,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叶面积载果节量稳定在90 个·m -2 左右,而过高与过低都会使产量降低。超高产棉花总果节应保持在400 万个·hm -2,在一定总果节基础上,叶面积载铃量的提高的同时结铃率,结铃率提高直接增加了总铃数。 4. 超高产棉花茎、叶营养器官N、P2O5、K2O 积累在初花至盛花期达到高峰,显著高于高产、中低产棉花积累量。蕾铃N、P2O5、K2O 积累高峰出现在盛铃期,且积累量蕾铃>叶>茎,盛花后茎、叶中N、P2O5、K2O 有向蕾铃中转移的趋势。超高产棉花最大积累时刻(t0 )N 出现在出苗后60 d~70 d 略早于高产和中低产棉花,P2O5 出现在70 d~75 d,K2O 出现在60 d~65 d。通过两年的试验数据分析认为,t0与Vm 受多种因素影响,而t0与Vm的大小与产量无显著相关性。△t与GT 有显著相关性,超高产棉花养分积累持续期N 可达30 d~50 d,P2O5 积累达30 d~40 d,K2O 达30 d~40 d。

郭仁松

展开 >

超高产 质量指标 新疆地区 棉花

硕士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张巨松

2010

新疆农业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