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樟是樟组植物重要的珍贵树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区,其木质利用和非木质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些年从樟树中提取各种精油作为天然香料备受青睐。本研究是在福建省种苗科技攻关项目《樟树、楠木良种选育技术研究》的资助下,深入研究前期经过初步选育的芳樟不同优良无性系主要生理性状,主要从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油量及油性成分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良种选育和芳樟原料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测定不同月份各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1)芳樟不同无性系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各月份具有较相同的变化特征;不同无性系在7-8月时,一些无性系类胡萝卜素含量出现升高,另一些则呈下降的变化特征,8-9月份则出现平缓上升状态,9-10月则出现急剧攀升的特征,与叶绿素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各色素在不同月份因光照及温度等生长环境的影响,会出现相应的色素浓度,以保障植物对光能需求,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2)由各色素不同月份相关性分析可知: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总体呈显著及极显著相关,且叶绿素a与叶绿素b显著相关度比类胡萝卜素高;叶绿素a/b比值在7月至9月总体较低,且叶绿素a/b在不同月份仅与类胡萝卜素c存在部分正相关性,与其他色素则存在负相关及负极显著相关,说明各芳樟无性系抗高温能力较强,能较好适应在不同时期环境条件下生长。(3)对芳樟不同无性系不同月份之间各光合色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无性系不同月份之间,仅类胡萝卜素在同一无性系不同月份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则呈显著性差异。因此各月色素存在动态特征,与芳樟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特性相适应。 2、对不同月份芳樟不同无性系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各荧光参数相关分析可知:不同荧光参数相关性在各月之间的变化不一,显示出芳樟不同无性系光合生理机制存在差异;Fv/Fo、Fv/Fm及Fm/Fo者三者之间具有最紧密的关联度,表明它们在光合吸收转化系统运作过程中较协调。(2)不同月份不同无性系荧光系数Fo、Fm、Fv、Fm/Fo、NPQ、Qp、Qy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月份同一无性系Fm、Fv存在显著差异,其它各荧光参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无性系由于不同生理特征,各荧光值会出现各自特点,而对于同一无性系则这种差别较小,不因生长时期的变化而出现较大的波动。(3)对各荧光参数主成分分析可知:各月特征值呈现较一致变化趋势,说明各荧光参数在各月变化存在较稳定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说明芳樟各无性系在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较稳定的状态。 3、通过测定不同地点及同一地点的不同芳樟无性系叶油含量及其精油主成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地点同一无性系芳樟醇含量、桉叶油含量、樟脑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同一无性系具有保持母性遗传的特性。(2)对同一地点芳樟不同无性系油量及主成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无性系不同月份和同一时期不同无性系油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芳樟各无性系在不同生长时期,其油量存在显著差别;不同无性系芳樟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桉叶油素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樟脑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3)从油量变化看,8月份是炼油最佳季节;良种选择方面,初选出PC1、PC5以及坂头2号总的较好。 4、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大部分无性系集中在距离为6.69范围内,显示出它们之间具有较类似的生理性状表现特征,其中WP1号与PC2号距离最短,特征最亲近,187号与79号距离最远,特征差异显著。 5、对不同月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7月份各无性系蛋白质含量均较高,8月份则出现下降,8-9月份则继续缓慢下降,9-10月则出现增长变化现象;(2)对芳樟不同无性系不同月份可溶性蛋白质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同一无性系可溶性蛋白质均存在极显著性,同一月份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不同月份蛋白质的变化与芳樟生长发育不同时期(主要受温度影响)息息相关,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生长环境。 6、本次通过对不同生理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之间相关显著性明显;树高、胸径与各光合色素相关性不明显;光合色素与叶绿素荧光相关性不高,各月之间相关性不稳定;油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光合合色素与油量、光合色素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荧光系数与油量相关性、叶绿素荧光系数与可溶性蛋白质均不存在相关性。说明各生理性状之间具有较强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