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播期对小豆成花过程中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播期对小豆成花过程中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扫码查看
试验于2009~2010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内进行,选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培育的早熟品种冀红8937和中晚熟品种冀红4号小豆为试验材料。设定4月30日、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6月29日、7月14日六个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小豆生长发育、开花、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及主要气象因子与小豆开花及产量的关系,旨在为生产上高效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小豆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播种期对小豆生育阶段和花芽分化进程影响显著。前四个播期中,每相邻两个播期内差异不大,6月29日和7月14日两个播期差异显著;中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生育期推迟了1~11 d,播期越早,推迟时间越长。7月14日播期使小豆花芽分化进程提前了11~17 d,且在小花分化期最为明显。 2、播期越早,小豆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开展度都随播期的推迟而升高,但节间长度的这种趋势变化不明显;播期的推迟使小豆初花节位降低3~5节,初花总数增加;对后三个播期小豆开花促进效果明显高于前三个播期,且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提高了0.3~4.7个百分点。 3、始花期到盛荚期是小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播期的推迟使小豆单株干物质最大增长期提前了6~28 d,干物质单株和群体积累量均有所减少。小豆叶面积指数从苗期开始逐渐增加,到盛荚期达到最大值,且呈现适宜播期>早播>晚播的趋势。光合势发展趋势与叶面积基本一致,但晚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光合积累时间早且积累量大,最大增加了15~30个百分点。 4、播期的推迟,使小豆叶片全氮含量降低,碳氮比值增加迅速;较高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较低的全氮含量促使小豆花芽分化进程加快;小豆叶片全钾含量从苗期到花后20 d一直呈增长态势,而全磷含量总体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0.206%~0.230%之间。 5、播期的推迟使小豆单株荚数和产量降低;但单荚粒数无显著变化,基本维持在5~4之间;百粒重则呈现正常播期大于晚播和早播的变化。 6、小豆产量不仅与叶片中全氮含量显著相关(0.950*+),还与全钾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0.993**),但与全磷百分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7、积温和日照是影响小豆开花的关键因素,且日照的作用更明显,分别达0.823和0.925。但日照主要是通过与平均风速(-0.056)、积温(0.411)、日最低温(0.205)和日最高温(0.172)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开花,而积温影响小豆开花的直接作用明显,为0.986,与其他因子的互作影响较小。由此说明,小豆开花受日照时数的限制较大,但积温对开花的直接作用更显著。 8、小豆产量受日照时数、积温、日最低温影响较大,日最高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对产量的作用较小。其中,日照时数和积温的影响最为显著,日最低温与产量显著负相关。 结果表明,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处理,小豆生育期温光气候条件的差异对小豆的农艺性状、生殖生长、生理性状及产量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其特性为小豆的育种、引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赵翠媛

展开 >

播种期 小豆 生育特性 成花过程 影响评价

硕士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张月辰

2011

河北农业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