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京栖霞山南朝石窟之考古调查及初步研究

南京栖霞山南朝石窟之考古调查及初步研究

扫码查看
本论文以南京栖霞山南朝石窟作为主要对象,首先是在没有公开出版资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了对其考古调查与遗迹辨识的大量工作,其次,在田野调查、遗迹辨识和记录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北朝部分石窟及成都等地出土的部分南朝造像,对栖霞山南朝石窟进行初步的类型与分期探讨,以此达到对南朝石窟造像的特点与演变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释佛教与石窟寺的关系、石窟寺的分类与分区、南朝石窟造像及研究状况及本文选题的意义,最后介绍调查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栖霞山石窟研究回顾及现状”,先介绍栖霞山石窟概况,包括栖霞山与栖霞寺、栖霞山石窟的开凿、南朝以后的栖霞山石窟等内容。接着说明以往所进行的栖霞山石窟的田野考古工作与研究概况。 第三章是“栖霞山石窟考古调查的主要收获”,这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反映了大量田野调查第一手资料及遗迹辨识和记录成果,先说明分区与编号问题,然后按编号逐一对各个窟龛进行详尽的遗迹分辨、遗存描述和分析。 第四章为“栖霞山石窟的初步研究”,分五个方面:一是窟龛形制;二是造像分析,其中包括佛像、菩萨像、弟子像、护法像、供养狮子、千佛、飞天、供养人、主尊背光、佛座、壶门、装饰花纹等造像因素的分析;三是造像组合的分析;四是通过分析后对窟龛作出的分组;五是进行分期与断代的探讨。 第五章是“结语”,主要是对栖霞山南朝石窟及造像的一些特点进行归纳和概括。

符永利

展开 >

栖霞山 南朝石窟 文物考古 遗迹辨识 造像特征 窟龛形制

硕士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贺云翱

2009

南京大学

中文

K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