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江西暴雨和强对流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江西暴雨和强对流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扫码查看
本文所用资料为江西省85个气象站1959~2004年的暴雨和强对流监测资料,运用五点平滑、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EOF分解、小波变换等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江西省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⑴江西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雷暴有各自的空间分布特征。暴雨易发区主要分布位于东部,存在3个中心。冰雹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有4个中心。雷雨大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中北部的地势平整地区,有2个中心。雷暴易发区分布于几大山脉附近,有4个雷暴中心。 ⑵江西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雷暴有各自的季节变化特征。暴雨季节变化星单峰型,4~6月暴雨最多,6月暴雨最集中;冰雹季节变化呈单峰型,3~5月最容易出现冰雹,4月份最多;雷雨大风季节变化呈双峰型,主要出现在3~8月,3~5月为一高峰,6~8月为另一高峰;雷暴与雷雨大风的季节变化类似,都出现在春夏季,呈双峰型,但双峰型特征不明显,7月和8月是雷暴最容易爆发的季节。 ⑶近46年来,江西大暴雨、雷雨大风、雷暴都发生了气候突变,三者都在1992年产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而暴雨、冰雹虽然有年代际变化,但都没有达到气候突变的显著性水平。 ⑷江西暴雨、大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雷暴都包含了多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暴雨在15a时间尺度的周期上主要经历了4个时期的交替变换,在9a时间尺度的周期上主要经历了3个时期的交替变换,同时还存在3~6a的高频振荡周期。大暴雨在1992年以前存在一个21a时间尺度的低频周期变化,1992年后,转变成一个18a的振荡周期,同时还存在6a、9a的振荡周期。冰雹1981年以前以12a时间尺度的周期进行变化,主要经历了3个时期的交替变换;1981年后,江西冰雹以18a时间尺度的周期进行变化,在9a时间尺度上还存在4个时期的交替变换。雷雨大风主要以中高频周期振荡为主,1973年前为12a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1974年后,振荡周期主要以6a时间尺度为主。雷暴1985以前为18a时间尺度的低频振荡周期;1985以后,江西雷暴转变为12a、9a、6a时间尺度的中高频振荡。 ⑸EOF展开的第一特征向量表明:江西暴雨、大暴雨、冰雹、雷雨大风和雷暴的变化趋势总体特征都是一致的。第二特征向量表明:鄱阳湖与武夷山、罗霄山、南岭三大山脉为暴雨反位相变化,与武夷山脉为大暴雨反位相变化;地势平整地区与多山地区存在冰雹、雷雨大风和雷暴的反位相变化,江西南部雷雨大风和雷暴变化更显著。第三特征向量表明:赣中与赣北、赣南存在暴雨存在反位相变化,地势平整地区与几大山脉地区存在大暴雨反位相变化;江西东部武夷山一带与其它地区存在冰雹、雷雨大风反位相的变化,庐山、南岭山、武夷山、罗霄山四大山脉附近与地势平整地区存在雷暴反位相变化。

龙余良

展开 >

区域气候 强对流天气 暴雨过程 江西地区

硕士

大气科学系气象学专业

汤剑平

2008

南京大学

中文

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