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南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研究

济南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研究

扫码查看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工业,并建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面粉、纺织、机械等不同类型的建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部分传统工业开始衰退,许多工业建筑在企业的搬迁或倒闭中逐渐废弃,其中不乏历史上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记忆节点,济南工业建筑遗产有着与历史文物同样的地位和影响,对其开展保护再利用工作十分必要。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济南近现代的工业建筑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时空角度对济南工业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价值进行分析,探析其再利用的原因和可行性,希望能够对推动济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制定适当的再利用策略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文首先明确了“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和“再利用”概念,然后在其基础上将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首先,介绍了济南近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历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六个阶段:萌芽、迅速发展、萎缩停滞、调整恢复、曲折发展和恢复繁荣时期;并结合实际调研对济南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了梳理,按照厂区形成的原因和在城市中空间布局的不同分成四个片区:小清河片区、成丰桥片区、东流水片区和其他零散片区。 其次,基于不同的角度分别从动因、可行性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济南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挖掘出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表明要保护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原因。 然后,按照不同的设计理念将济南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分成三种模式,分别是历史再现模式、环境优化模式和综合开发模式,并结合济南当前工业建筑的现状着重介绍了再利用的设计方法,分别从整体空间、单体建筑、工业景观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后,针对济南国棉三厂这一具体实例进行总结,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结合国棉三厂的现状提出改造方法,希望对济南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再生提供一点帮助。

张洁

展开 >

近现代时期 工业建筑遗产 再利用模式 改造方法 整体空间 单体建筑

硕士

设计艺术学

陈华新

2012

山东建筑大学

中文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