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品种、配置和灌溉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品种、配置和灌溉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扫码查看
试验于2010-2012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进行。试验由三个部分组成:1.品种比较:选择生育期不同的6个品种进行比较;2.夏玉米灌浆期灌溉对玉米产量、小麦底墒水和小麦苗期水分效应的作用:设置两个处理,玉米收获前15天左右灌溉和不灌溉。3.夏玉米不同行距配置的抗倒伏效果比较,相同密度下设120cm等行距、株距10cm和60cm等行距、株距20cm两个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 (1)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光热水资源。目前小麦-玉米生产中玉米收获偏早,不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获得更高产量。 (2)玉米灌浆期灌溉对保持叶片功能提高粒重有一定的作用。 (3)玉米灌浆期灌溉可以作为小麦底墒水,从而起到一水两用的作用,并且可以缓解小麦播前灌溉设施紧张的压力。玉米灌浆期灌溉增加了小麦苗期的底墒,促进了小麦分蘖的发生,为小麦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4)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玉米种植密度增大的现象是造成生产中玉米易倒伏的重要原因之一,种植密度过小又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而玉米株行距的合理配置在提高玉米的抗倒伏性的同时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认为,在相同的条件下,较大的行距更易发生倒伏。 实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作物的高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要从整个生产系统的高度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集成新型农艺策略,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某一单一的高产措施。

张蕊蕊

展开 >

水分利用 小麦 玉米 品种配置 灌溉措施 水分利用效率

硕士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梁卫理

2012

河北农业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