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天然阔叶红松林下灌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天然阔叶红松林下灌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本研究基于北京林业大学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天然林老龄林(30ha)、成熟林(42ha)和近熟林(24ha)3块固定监测样地(共计96ha),基于植物易测因子(如基径、树高、冠幅等),运用目前常用的异速生长模型法为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林林下灌木构建生物量估算模型并估算了林下灌木生物量,分析了群落水平上生物量的植物类型分配和物种分配,比较分析了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林下灌木生物量差异和物种分配差异。另外,以144个5m×5m灌木样方的调查数据,对林下灌木的种类组成、基本特征、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红松阔叶林林下灌木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林林下灌木有41个种17个科29个属,物种较为丰富,其中乔木幼树18种,乔木型灌木8种,典型灌木15种,共3858个植株,其中乔木幼树和乔木型灌木相对较少,分别是639株和629株,分别占群落总株数的16.56%和16.30%,典型灌木最多,达到2590株,占总株数的67.13%。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阔叶红松林林下灌木组成结构特征存在差异,生物多样性随群落演替呈现出逐渐降低趋势。单自变量最优生物量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均通过F检验,在0.001水平上显著,大多数模型调节决定系数(Radj2)在0.9以上,除少数一些模型外,模型预估精度均在80%以上,大部分模型的平均系统误差和平均百分比误差在20%以下,单自变量最优生物量模型系数均通过t检验,在0.001水平上显著。所有模型的校正系数CF1和CF2几乎保持一致,基径、树高和冠幅长度为大多数逐步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但茎杆长度是大多数茎生物量模型的解释变量。生物量计算结果显示,近熟林样地的林下灌木生物量为2954.58kg·ha-1,其中乔木幼苗幼树生物量为1715.00kg·ha1,占该样地林下灌木生物量的58.05%,乔木型灌木生物量为798.58kg·ha-1,占27.03%,典型灌木生物量为441.00kg·ha-1,占14.93%;成熟林样地的林下灌木生物量为2727.50kg·ha-1,其中乔木幼苗幼树生物量为2023.83kg·ha-1,占该样地林下灌木生物量的74.2%,乔木型灌木生物量为358.75kg·ha-1,占13.15%,典型灌木生物量为334.92kg·ha-1,占12.65%,老龄林样地的林下灌木生物量为1456.75kg·ha-1,其中乔木幼苗幼树生物量为219.50kg·ha-1,占该样地林下灌木生物量的15.07%,乔木型灌木生物量为360.75kg·ha-1,占24.76%,典型灌木生物量为876.50kg·ha-1,占60.17%,对于整个红色阔叶天然林林下灌木样地而言,林下灌木生物量为2379.61kg·ha-1,其中乔木幼苗幼树生物量为1319.44kg·ha-1,占整个取样样地55.45%,乔木型灌木生物量为506.03kg·ha-1,占21.27%,典型灌木生物量为551.14kg.ha-1,占23.29%。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杨松
展开 >
关键词:
林下灌木
灌木群落结构
生物量方程
生物多样性
阔叶红松林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生态学
导师:
侯继华
学位年度:
2013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