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半”和“多半”共时比较与历时演变

“大半”和“多半”共时比较与历时演变

扫码查看
本文选取两个存在诸多相似点的词语——“大半/多半”进行“微观的分析”。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词性和意义等静态分析上,且存在诸多分歧;很少甚至没有涉及二者的共时比较和历时演变。我们试图运用词汇化和语法化等理论,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语法形式考察与语法内容考察相结合,先从共时平面对“大半/多半”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进行全面细致的比较以得出异同,再从历时角度对其演变进行细致梳理。 通过共时考察,我们发现:语义上,“大半/多半”均有四种意义,但“大半1/大半2/大半3”具有明显强调意味,“多半1/多半2/多半3”则无,且“大半4”主观估量值大于“多半4”、委婉性不如“多半4”;句法上,二者在位置分布、搭配和功能上均较为灵活,但在具体用法上也有所差异;语用上,二者在句类选择上主要是陈述句、偶尔是疑问句和感叹句、基本无祈使句,且在使用语体选择上,“大半/多半”均可用于口语语体,但“多半4”相较“大半4”,更常用于口语语体。 通过历时考察,我们发现:“大半/多半”均经历了由义为“过半数”的数词演化为义为“过半数、大部分”和“通常、多数情况是(这样)”的范围副词并最终演化为表示“大概、很可能”的揣测句子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即由客观计量义向客观描述义再向主观推测义转变的过程;然而,发生时间上,除语气副词外,“大半”均早于“多半”;“大半”的数词语义发生了泛化,“多半”则没有;最初共现连用时,“大半”是数词,“多半”则是临时短语;“大半”语法化路径有歧变,“多半”则是单一线性路径,没有歧变;相较于“大半”,“多半”没有程度副词用法阶段。二者的语法化动因均包括句法位置改变、语义泛化、使用频率的明显提高、主观化影响、隐喻机制作用和重新分析等;但相较于“大半”,“多半”的语法化认知动因还包括组块心理作用和类推作用。

石文娟

展开 >

句法结构 共时比较 历时演变 语用特征

硕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罗耀华

2013

华中师范大学

中文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