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免耕和氮肥调节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免耕和氮肥调节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扫码查看
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稻田是CH4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免耕保护性技术在我国越来越普及,其对稻田CH4的排放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系统研究水稻在常耕与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三种施氮量(N0、N1、N2)和两种施氮方式(F1、F2)条件下,稻田CH4排放规律,以期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免耕和氮肥调节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常耕、免耕稻田CH4排放的日变化存在差异。免耕稻田CH4排放通量峰值出现晚,低谷期出现较早,日变化幅度较小。在水稻各生育期,各处理CH4排放通量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规律,其中免耕方式的处理更明显,峰期分别出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稻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期(即拔节期前),占水稻全生育期排放量的75.12%。 土壤耕作方式对水稻不同生育期CH4排放的影响显著。在水稻拔节前,免耕稻田CH4排放通量比常耕极显著降低,达29.73%;在水稻分蘖期后,免耕稻田CH4排放通量比常耕的极显著增高35.14%;水稻全生育期稻田CH4排放总量,免耕比常耕极显著降低16.96%。耕作方式对CH4排放的影响也受施氮方式的影响,F1条件下,免耕能极显著降低稻田CH4的排放;F2条件下,免耕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稻田CH4的排放。 氮肥极显著地促进稻田CH4排放,并且CH4排放量随着施氮量增高而增高,但CH4的增排强度随施氮量增加强度相对降低。在免耕条件下增施氮肥促进CH4排放的强度较常耕条件下强。 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施氮方式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免耕条件下重施基蘖肥有利于降低稻田CH4的排放,而在常耕条件下重施穗肥有利于减低稻田CH4的排放。 耕作方式和施氮方式的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免耕和重基蘖肥搭配最佳,能极显著降低稻田CH4的排放。综合以上,免耕、低氮、重施基蘖肥搭配最能降低稻田CH4的排放。 2.免耕和氮肥调节下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CH4排放的影响 CH4排放通量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8**、0.8612**;与Fe2+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55*。 3.免耕和氮肥调节下稻田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对CH4排放的影响 微生物量C含量、微生物量N含量、土壤呼吸强度与土壤CH4排放通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1**、0.7675**、0.5376*,其中微生物量与CH4排放通量达到极显著相关。 4.免耕和氮肥调节下稻田土壤养分因子对CH4排放的影响 试验处理的三个因素对土壤的pH、有机碳、全氮、碱解氮的影响均不达显著水平。这些土壤因子均能促进稻田CH4的排放,与稻田CH4的排放通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5.免耕和氮肥调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常耕比免耕平均增产1.61%,不达显著。增施氮量显著提高产量。在免耕条件下,F1比F2增产4.11%;在常耕条件下,F1比F2增产8.26%。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的互作效应显著,其中常耕、高氮和重施基蘖肥搭配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郑土英

展开 >

稻田甲烷排放 免耕 氮肥调节 免耕方式 土壤微生物

硕士

植物营养学

唐新莲

2013

广西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