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腾冲地区新生代构造活动与地热异常关系研究
腾冲地区新生代构造活动与地热异常关系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腾冲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向亚欧大陆俯冲,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大规模侧向走滑逃逸形成的小块体之一。腾冲地块也是新生代构造-火山-地热发育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区内新生代构造现象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代表性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前人地热地质调查资料和地震地球物理资料,并通过遥感分析、构造分析等多技术手段分析研究手段,重点对腾冲地块的构造、岩浆和地热事件进行研究,探讨其新生代构造与地热异常的关系,系统总结了区内新生代构造活动对地热事件的控制,初步建立区内晚近期构造-火山-岩浆-地热作用的成因演化模式。论文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1、腾冲地区新生代热海岩体碱长花岗岩和新华岩体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热海碱长花岗岩和新华岩体二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48.17±0.26Ma;和47.00±0.77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者形成于后碰撞-板内演化阶段。 2、据野外地质工作和ETM遥感解译研究表明腾冲地区温泉分布的主导因素有:地壳岩浆囊、新生代花岗岩体和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未冷却的地壳岩浆囊是温泉热源区,燕山期和喜山期的花岗岩体为温泉热储载体,N-S向转NE-SW向弧形断裂和NW-SE向断裂控制了温泉的上升通道,这些通道主要位于不同方位断裂的交会处。 3、MODIS·LST热红外遥感对腾冲地区132个月的夜间温度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朗蒲寨-热海-马鞍山、五合-团田-新华-蒲川以及曲石三个地区可能为地热异常区,并分别对应三个地壳岩浆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我们推测三个岩浆囊的分布主要受到区域上N-S向转NE-SW向弧形断裂的控制。 4、腾冲地区新生代断裂活动方式以走滑运动为主。古新世与始新世之交,左行走滑构造已经开始,渐新世-中新世主要表现为右行走滑;中新世晚期,NE-SW向断裂表现为左行走滑,N-S向断裂表现为正-右行走滑。 5、腾冲地区火山、地热、地震事件空间上集中于N-S向转NE-SW向弧形断裂的转折端部位,亦为早期断裂系与晚期新生断裂的交汇处。区域应力特征表明在SW210°的主应力作用下,腾冲地区弧形断裂在转折端部位发生拉张作用,这为岩浆上涌提供了通道,并造成岩浆地热作用集中于转折端的构造现象。由于持续性拉张作用,转折端部位亦成为地震多发区。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乔卫涛
展开 >
关键词:
腾冲地区
新生代时期
构造活动
地热异常区
应力作用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构造地质学
导师:
彭松柏
学位年度:
2012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