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与功能评价

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与功能评价

扫码查看
潮间带湿地具有丰富的水文地理功能、生物地化循环功能和生境功能,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的价值,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过度的人类活动对潮间带湿地的自然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其功能完整性受损,甚至造成不可恢复的生境退化。因此,对潮间带湿地功能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潮间带湿地,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差异明显,从环境因子的角度划分潮间带湿地的类型,可使湿地功能评价时对功能的选择针对性更强。本文在对环境变量与潮间带湿地系统之间的关系从多尺度、多变量和多秩的角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以气候带特征、地质地貌特征、水文水动力条件和基底条件四个环境变量,对潮间带湿地进行了综合分类,并将各类型湿地编码,建立了不同条件下潮间带湿地量化对比分析的体系。 潮间带湿地发育着种类复杂的动植物群落,尤其是种类最为丰富的底栖动物群落,对湿地功能的变化有很好的指示作用。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潮间带湿地的生境特征,从生境特征出发研究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建立了潮间带湿地生境和其底栖动物群落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国沿海地区12个潮间带湿地的生境特征与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相关分析,发现潮差是影响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的最重要的因素,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与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潮间带湿地,与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之间在科和属的水平上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对应关系。 基于不同环境条件下潮间带湿地的综合分类以及生境与其底栖动物群落之间关系的研究,借鉴水体快速生物评价方法,并引入模糊数学的方法改善参照组划分和待定点匹配判定时的不确定性,分别建立了潮间带湿地功能静态和动态快速模糊评价方法。选择深圳湾潮间带湿地作为研究区域,以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作为表现因子,以能够反映该湿地生境特征的有机质含量、盐度和pH值作为环境因子,建立了深圳湾潮间带湿地功能动态快速模糊评价方法,对其1997~2001年间的功能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将评价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论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评价精度明显提高。

马九鹏

展开 >

潮间带湿地 底栖动物 多样性特征 隶属度函数 群落结构 快速生物评价

博士

环境工程

倪晋仁

2013

北京大学

中文

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