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连作、轮作马铃薯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连作、轮作马铃薯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扫码查看
本研究以连作及轮作马铃薯(克新1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两年的大田试验分析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变化,并对马铃薯植株生物量、植株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马铃薯连作后植株生长缓慢、长势变弱、产量显著下降,连作后马铃薯生物量减少,轮作明显提高产量及生物量。马铃薯连作后植株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明显少于轮作。 2.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明显影响,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数量显著减少,真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显著增加,但2茬/3年轮作马铃薯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于连作5年。马铃薯连作后土壤 B/F比值显著减少,土壤从“细菌型”转变为“真菌型”,土壤肥力逐年下降。马铃薯连作4年后氨化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亚硝化细菌数量显著减少;而马铃薯连作5年时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均高于轮作。 3.马铃薯连作后土壤 p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壤,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在2茬/3年轮作条件下,取得最小值。土壤速效钾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上升,并且高于轮作条件下的土壤速效钾含量。 4.经过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温度与微生物数量之间无相关性,在马铃薯各时期细菌数量与块茎鲜重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全氮、速效磷、有机质相关性显著,细菌数量与速效磷有显著相关性,真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与土壤 pH值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对照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显著;土壤速效钾与微生物数量无相关性。

今芝

展开 >

连作 马铃薯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硕士

植物学

樊明寿

2012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