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人为干扰对马仑草原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影响
人为干扰对马仑草原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影响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在山西省吕梁山脉的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0′~112°5′,北纬38°35′~38°45′。马仑草原位于芦芽山南部荷叶坪附近,该区域内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强。本文选取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马仑草原为研究区域,调查主要集中在芦芽山附近的乔家洼村庄停车场到马仑草原的道路两侧,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区域内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的定量的研究,研究表明: (1)对由于人为干扰引起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减小,该区域内植物的科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保持不变的趋势,种和属的数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科数目从极度影响区到重度影响区内变化很大,在中度影响和轻度影响下科数量保持了不变。说明人为干扰下轻度干扰和中度干扰对该区域的植物的科数量影响不大,特别是在轻度干扰下科数量最大,但是在重度干扰情况出现时该区域植物科数量大幅度减少。由于植物在受干扰后的反馈机制不一样,细叶苔草在不同干扰轻度下都是优势种,有些植物在重度干扰下为伴生种,但是随着干扰轻度的减少成为草本层的优势种比如橐吾和掌状橐吾。调查区域内植物根据生活型划分为3个功能群类型(1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乔灌木)。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多年草本植物占到所有种数的75.61%,一年生和乔灌木所占比例很少为总种数的24.49%。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出现下降趋势,乔灌木变化不大,一年生植物在变化中主要趋势是干扰减弱所占比例减少,但在轻度干扰时例外。 (2)通过设置样方对该区域人为干扰对于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轻度干扰条件下该区域内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在极重度干扰条件下该区域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小。说明对于该区域植物来说轻微的人为干扰有利于该区域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提高,在极重度干扰条件下该区域植多样性指数大幅度的下降,其他强度的干扰条件下也能使得该区域植物植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所提高,植物群落在受到轻度干扰时和未受到干扰时的植物群落的相似系数最大,在极重度干扰时和未受到干扰时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最小,随着干扰强的加强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越来越小。 (3)通过测定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土壤孔隙度表明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减少土壤水分含量逐渐的增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随着距离道路距离的增加先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随后出现增大的趋势,土壤孔隙度伴随着距离道路的距离增加逐渐的增大。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斌
展开 >
关键词:
人为干扰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物种相似性
土壤性质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自然地理学
导师:
王应刚
学位年度:
2012
学位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