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实验分类学研究
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实验分类学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隶属于小檗科(Berberidaceae),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共有约59种,我国分布约48种。该属植物有着重要的药用和园艺开发价值,受到了来自化学、生物学、医药学、遗传学、农业科学等专业领域的关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淫羊藿属植物种类繁多、变异复杂、生长区域性强,加上近年一些新种的不断发表,给该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和种类鉴定带来了很大难度。该属植物不同种类和居群的次生代谢活性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使得淫羊藿药材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淫羊藿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为搞清淫羊藿属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遗传、种类鉴别等问题,从生产基地保证其药用质量,为该属植物的现代化开发利用、规模化生产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本文对中国产淫羊藿属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种类鉴定和引种栽培,从形态、细胞和分子等角度对淫羊藿属进行系统分类学研究。结果如下: 1.对淫羊藿属分布和分类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查阅、整理。总结了淫羊藿属植物的传统分类、地理分布情况。 2.对引种同园栽培生长良好的22个种植株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及对比研究发现,部分淫羊藿植株性状不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一些种类性状变异具有趋同性。性状变化主要表现在:株高、花果期、毛被、花萼、花瓣、花药颜色等方面。 3.对7个淫羊藿种根尖细胞进行了核型分析得出,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2,基数X=6,第1对染色体均有中间随体;染色体类型均为m、sm两种,Stebbins类型有2A、1A和2B型,以2A型为主。淫羊藿属植物细胞核型高度一致,遗传较为保守。 4.本次对淫羊藿属34个种84个居群个体分子材料1TS2、matK、psbA-trnH、rbcL四个序列进行了DNA条形码研究。其中,ITS2、matK、psbA-trnH扩增效率均为100.0%,rbcl最低,约为40.0%。ITS2、psbA-trnH测序效率均为100.0%,matK为88.1%、rbcL序列仅约为20.0%。经分析,三个序列鉴定效率为:psbA-trnH>matK>ITS2,效果均不理想。三个序列组合同时对Epimedium进行鉴定,Blast法鉴定效率达到了85.0%。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严福林
展开 >
关键词:
淫羊藿属
药用植物
实验分类学
同园栽培
核型分析
DNA条形码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中药学
导师:
何顺志
学位年度:
2014
学位授予单位:
贵阳中医学院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