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不同冬油菜品种在新疆地区综合性状的比较,应用灰色评判分析法,筛选适合新疆种植的冬油菜品种,并探索新疆气候条件下冬油菜适宜的群体密度,为冬油菜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在乌鲁木齐地区开展了冬油菜品种筛选及适宜群体密度的研究,筛选出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并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育期、越冬率、农艺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根冠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势的影响。 对10个冬油菜品种的10项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将众多性状视为灰色系统,综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以综合性状的优劣对品种做出评价。陇油9号、陇油7号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847,为一级品种;陇油6号、天油4号、陇油8号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介于0.703~0.785之间,为二级品种;其余5个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677,为三级品种。 冬油菜不同群体密度水平对其各生育时期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越冬率、农艺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根冠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势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密度在4万株/667m2时,其越冬率最高,达97.75%;亩产量达212.23 kg/667m2,较对照8万株/667m2增产20.72%;含油率达40.86%,较对照增长15.69%;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达2228.44kg/667m2;根冠比比其它处理生长势强、生物产量高、根系发达;叶面积指数峰值最高,为12.861;密度在4万株/667m2,冬油菜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较为平缓,成熟期叶绿素含量最高;中等密度处理虽然前期光合势并不是最高,但达到峰值后稳定期最长,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的积累。 综上所述,冬油菜品种陇油9号、陇油7号为新疆生产首选品种,其种植密度在4万株/667m2处理下,综合农艺性状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