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 S.Y.Hu)为蜡梅科蜡梅属半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等省,是畲乡民间应用最广的畲药之一,俗称食凉茶,主要用于治疗伤食所致的痞满证和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胀、胃痛、泛酸等,还用于防治感冒等。以往柳叶蜡梅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以挥发油为主,其叶中还含有黄酮、香豆素、蒽醌等成分。在前期抗肿瘤活性筛选中我们发现柳叶蜡梅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人肺癌细胞H1299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主要针对氯仿部位,通过反复硅胶色谱分离,共分离了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了其中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epi-blumenol C(1)、 blumenol C(2)、(+)-去氢催吐萝芙叶醇(3)、(+)-催吐萝芙叶醇(4)、robinlin(5)、(-)-黑麦交酯(6)、异秦皮定(7)、东莨菪素(8)、6,7-二甲氧基香豆素(9)、6,7,8-三甲氧基香豆素(10)、β-谷甾酮(11)、β-谷甾醇(12);另根据波谱数据确定了1个化合物的平面结构为:2,6,2',6'-tetramethoxy-4,4'-bis(2,3-epoxy-l-hydroxypropyl)biphenyl(13)。化合物1-6属于降倍半萜,为蜡梅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11,12和13均为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清香桂(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为黄杨科野扇花属常绿灌木,分布于云南和贵州等省。民间主要用于治疗胃病、跌打劳伤、头晕心悸、喉咙肿痛,具有凉血化瘀、解毒敛疮等功效。现代药理和化学研究发现清香桂具有抗溃疡、促进胃肠蠕动、抗癌、胆碱酯酶抑制等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已经从清香桂的氯仿部位分离到了6个孕甾烷类生物碱,本研究继续对氯仿部位及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分离,通过反相硅胶色谱分离,共分离到了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sarsaligenineA(14)、(+)-异落叶松脂醇-9-O-β-D-葡萄糖苷(15)、(-)-异落叶松脂醇-9-O-β-葡萄糖苷(16)、酪醇(17),化合物14-17均首次从清香桂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5-17是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到的非生物碱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