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疗法于19世纪4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兴起,至今已是一项较成熟的研究课题。它是一个横向的多学科交叉课题,与心理学、图书馆学、文艺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都有关联性。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阅读疗法在我国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图书馆学领域,从文艺学角度给予相关研究的仍然为数较少。阅读疗法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特视角,可以发展和创新文艺学理论,同时从文艺学理论角度阐发阅读疗法亦能为阅读疗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丰富其研究方法与内容。 除引言外,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章对阅读疗法的定义作了引述和介绍。从阅读疗法这个概念的提出到阅读疗法的名称之辨、各家释义,再到中国学者王波对阅读疗法的中国化定义,希望能够较全面地展示阅读疗法的研究内容与范围,借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何为阅读疗法。此外还谈及阅读疗法在英美日等国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第二章从文艺审美心理、接受美学、净化说、共鸣与领悟、证同与趋异等理论角度解析了阅读疗法的发生机制与作用原理,并分析了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理变化历程;第三章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无达诂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等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了阅读疗法的可能性及其施治原则与实施中应把握的度。第四章与第五章主要探讨诗歌与小说两种文学体裁的阅读功效,并尝试提出自己的阅读疗法书单。结尾部分即第六章探讨了阅读疗法的局限性和缺点,并描述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说明阅读疗法只是常规医疗方式的一个辅助手段,其并不能包治百病,但其优点与独特性不容忽视。在认识阅读疗法局限性的前提下,仍然可以预见阅读疗法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所展示出来的生命力、广阔前景以及它对出版界的意义。 诚如《阅读疗法》的作者王波先生所说,阅读疗法的作用有三种:最高目标是调节读者的心理和生理,辅助治疗疾病;次高目标是发展读者人格,预防疾病的发生;最低目标是引导读者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在当今这种快餐时代,提倡阅读十分必要,任务也很紧迫。特别是当前人们的各种心理症状频发,使得阅读疗法渐渐地显现出其魅力,其取之廉价、得之方便的特点亦使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通过拙文浅略的阐释,希望能令更多的人了解阅读疗法、参与到阅读疗法的研究中去,以发挥阅读疗法的积极作用,令更多的人因阅读疗法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