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龟类动物养殖的兴起,有关于养殖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大部分集中于提高龟类的养殖效率和预防、治疗疾病。关于生长发育的研究,特别是对幼龄龟的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龟的科学管理。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同一条件下饲养的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黄耳龟(Trachemys scripta)、矩斑图龟和(Graptemys ouachitensis)和优雅伪龟(Pseudemys concinna)的幼龟从出生3~8日龄到200日龄之间,体重、龟甲量度和胃、小肠、大肠、心脏、肺、肾等器官的干重进行测定,分析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1)五种幼龟的在本实验设置的环境下,生长发育速率中华花龟>优雅伪龟>矩斑图龟>红耳龟>黄耳龟;2)五种幼龟的体重和背甲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3)五种幼龟生长过程中背甲形状始终保持不变;4)红耳龟和中华花龟的胃、小肠速度最快,心脏次之,肾脏和肝脏生长最慢;5)中华花龟(植食性)大肠生长快,且与胃的生长正相关;6)红耳龟(水栖龟类)的肺发育快于中华花龟(陆栖龟类);7)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幼龟的左、右肾和左、右肺基本同速生长,但个体间有一定变化。这些结果揭示了幼龟生长发育过程中,器官的变化趋势,对深入了解其生理提供基础,为幼龟的饲养管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