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个南方城市的空间社会学研究

一个南方城市的空间社会学研究

扫码查看
“城市,使人生活得更美好”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快速的城市发展使国内一线城市表现出了郊区化、“全球城市”、社会极化、居住分异、防卫社区、下层阶级聚居等形态特征,并且这种趋势在中国二线城市也已初见端倪。这种趋势特征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社会空间的挤压,这种空间挤压集中表现在居住隔离以及因社会空间挤压而对社会交往、社会评价与社会态度的显著性差异上。“社会空间视角”为研究这种特征提供了基础性视角。因为这一视角注重从宏观上研究居住隔离状况、中观上研究社会互动即社会交往、微观上研究社会评价与社会态度。 由于城市社会是一个制度性、地域性的空间,因此运用社会空间视角研究城市社会空间不仅可以弥补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视角上的不足,而且可以为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从而丰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宝库。另一方面,研究城市社会空间,不仅有利于了解社会极化、社会隔离、郊区化等敏感性话题,而且有利于帮助政府制定城市公共政策和城市规划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各阶层社会空间的均等分布,最终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研究这一主题,本文收集了长沙市2000-2010年共11年的《长沙市统计年鉴》,并运用抽样调查法历时4个月对长沙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走访,获得了大量丰富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首先,运用长沙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对长沙市的社会空间演变进行了分析。描述了长沙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即从过去的沿湘江的带状空间结构演变成目前的东西向以五一大道为轴线,南北向以湘江为轴线的“十”字形结构,未来可能形成埃里克森所说的同心圆、扇形和多核心综合的空间结构。同时,论述了长沙“西文东市”的空间结构,并用详细的数据论述了长沙市就业、人口、报酬和居住空间重构的现状。 然后,运用大量的统计调查数据,从宏观层面研究社会空间与居住隔离,得出了居住隔离的物质基础是业已形成的高档社区、中档社区、普通社区、贫困社区、移民社区五类社会空间,影响居住隔离的个人特征是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行业类型以及城市市民与农民工、富人与穷人之间的隔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的结论。 中观层面研究社会空间与社会交往,得出了社会空间对邻里关系、社区活动参与、社会交往形式、社会交往对象以及闲暇时间交往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1、社会空间层次越高,邻里关系越冷漠;2、社会空间层次越高,社区活动参与程度越高;3、社会空间层次越高,社会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均比较积极,低档社区在非正式交往上表现较积极;4、贫困社区交往对象主要集中在小区内,移民社区交往对象主要集中在以前的同学、朋友、老乡,中高档社区的交往对象主要集中在单位同事;5、社会空间层次越高,闲暇时间交往越集中在社交性交往,社会空间层次越低,闲暇时间交往越集中在独自闲暇。 微观层面研究社会空间与社会评价、社会态度。主要研究了社会空间与社会生活评价、社会空间与社会现象评价、社会空间与政府认可程度评价及对长沙空间拓展的评价。1、在生活压力的评价上,社会空间层次越低,生活压力最大;2、在阶层地位归属的评价上,虽然不同社会阶层均有阶层下向意识,但社会空间层次高的明显比社会空间层次低的归属高;3、在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上,社会空间层次越低,生活满意度越低,这种显著性在普通社区以上就消失了;4、在对事业成功因素的评价上,不同社会空间的居民在评价人力资本因子、先赋性因子、家庭条件因子的重要性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评价社会资源因子时,低档社区的评价比高档社区的评价要高;5、在社会公平感的评价上,社会空间不存在显著差异;6、在社会安全的评价上,中档社区和贫困社区认为食品安全程度高,中高档社区认为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程度低;7、在对当前最重大的社会问题的评价上,一致认为就业失业问题、贪污腐败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四大问题,但不同社会空间在排序上存在显著差异;8、在对社会群体差异的评价上,不同社会空间一致认为是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异;9、在对政府的认可程度上,社会空间层次越低,认可程度越高,社会空间层次越高,越不认可政府的“官商勾结”;10、在对长沙空间拓展的评价上,社会空间层次越低,更关注空间拓展。 最后得出了本文的基本结论:1、空间重构进度越来越快。2、低房价掩盖了高房价收入比。3、居住隔离是一种客观现实。4、社会空间的隔离催生了一个陌生人世界的形成。5、社会空间分化正在逐步侵蚀基层社会的稳定。并提出了如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城市空间重构应充分尊重弱势群体的权益。第二,降低房价收入比,实现居者有其屋。第三,激发公众的社区参与意识,逐步破解城市陌生人世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第四、加大贫困群体支持力度,实现社会空间融合。第五,大力推进创新性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空间融合。

谭日辉

展开 >

南方城市 空间社会学 政策环境

博士

社会学

夏建中

2011

中国人民大学

中文

C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