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酶解提取-超滤纯化过程中红芪活性成分转移情况及相关预测模型研究
酶解提取-超滤纯化过程中红芪活性成分转移情况及相关预测模型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本文以酶解提取-超滤纯化过程中红芪总多糖、总皂苷和芒柄花素的转移情况及相关模型的建立为目标,开展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通过研究建立了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红芪酶解提取工艺;研究了陶瓷膜(10 nm)在不同料液浓度、运动黏度、PH和温度条件下的临界通量,并采用前馈型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临界通量及临界压力预测模型;在临界压力以下通过改变影响成分转移率的超滤运行参数膜孔径、操作压力和料液温度,建立了分别以总多糖、总皂苷和芒柄花素转移率为输出变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黄芪为模型验证药材,进一步考察了所建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以纯水通量恢复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超滤膜的化学清洗条件。 红芪最佳酶解提取工艺为:复合酶用量280 mg,酶解时间90 min,加水量21倍,提取时间170 min。所建超滤临界通量及临界压力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拓扑结构为4-7-2,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523 L·m?2·h?1和0.003 MPa,平均误差率分别为3.46%和2.50%;总多糖、总皂苷和芒柄花素转移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拓扑结构均为3-6-1,其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8%、1.10%和1.59%,平均误差率分别为1.55%、1.48%和1.78%,表明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以黄芪为模型验证药材,其酶解提取液的临界通量、临界压力及总多糖、总皂苷、芒柄花素转移率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3.93%、2.94%、3.24%、2.91%和1.92%,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性较好,提示研究所得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本文研究结果可实现成分相近的纤维性根茎药材红芪、黄芪在采用酶解提取-超滤纯化集成技术时的数学模拟。对酶解条件下临界通量的系统研究可有效防止膜污染,保证该集成技术的顺畅使用。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方圆
展开 >
关键词:
红芪
酶解提取
超滤纯化
临界通量
转移率
人工神经网络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中药学
导师:
魏舒畅
学位年度:
2015
学位授予单位:
甘肃中医学院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