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1994、2003和2013年三期遥感影像,结合研究区各类资料及实地调查数据,从斑块规模、斑块形状、景观异质性方面,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特征以及近20年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同时应用美景度评判法(SBE)对研究区的森林景观进行了美学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森林景观要素与美景度值的关系,为森林公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龙井古桥景区中,阔叶林为景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分布连续,连通性好;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杉木林形状复杂,处于不稳定状态,异质性相对较高,在景区中分散分布;经济林地、竹林地和非林地在景观中贡献率小,受到人为干扰,形状比较规整,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从景观水平异质性来看,景区整体异质性为中等水平,景观类型比较丰富。 仙山松海景区中,黄山松林面积最大,构成了景观基质;马尾松林和阔叶林也占有较大比例,斑块形状复杂,分布分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灌草地和竹林地形状较为简单,零星分布;非林地形状最为简单,聚集度高,异质性较低。从景观水平异质性来看,景区景观类型较丰富,与龙井古桥景区相比,分布较均匀,破碎化程度较高。 (2)对森林景观格局动态进行分析,各景观要素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龙井古桥景区中,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的规模有所减小,异质性程度降低;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面积有所增加,聚集度增加,有融合化趋势;竹林地和经济林地的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边界趋于复杂,结构变得分散;非林地面积则呈减少趋势。总体来看,景区的破碎化程度有所下降,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各景观类型斑块有朝着均匀化发展的趋势。 仙山松海景区中,灌草地和非林地的规模有所减小,斑块形状趋于规整,破碎化程度降低;其余各景观类型面积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黄山松林形状朝着规则化的方向发展,阔叶林、马尾松林和竹林地斑块结构则趋于复杂和不规则。总的来说,各景观类型异质性变化不明显,整体多样性程度不高,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有小幅度下降,总体异质性稍有下降。 (3)根据景观类型的美学评价,研究区各森林景观类型的美景度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黄山松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草地>马尾松林>杉木林。 (4)分析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各景观要素对美景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研究区森林景观质量影响最大的景观要素是林下层总盖度,然后依次是透视度、树干形态、林下层高度、林下层统一度、色调变化和自然整枝,郁闭度的影响较小。树干通直、林下层统一、色调富有变化、自然整枝明显时有利于提高景观的 SBE值,而林下层总盖度、透视度、林下层高度和郁闭度则是中等水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