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毗邻毛乌素沙漠。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演进,由于战争原因的军队屯田,或者是人类对粮食的需求而大肆垦殖,右玉县的森林植被在历朝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逐步呈现荒漠化态势。到建国初期,荒漠化程度已经非常严重,常常是黄沙漫天,土地贫瘠,农业发展严重受限,气候寒冷,不宜人类生存。 在建国以来,经过60多年的植树造林来治理荒漠化现象,其中造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造林前的调查设计技术,造林时的树木养育技术和造林后的森林保护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从根本上保证了造林的基础完整、过程科学和保护得力,从而取得了巨大的造林成果,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荒漠化得到了根本性治理,森林覆盖从建国初的0.3%增加到2013年的53%,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大力弘扬“十八大”精神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右玉县的荒漠化治理成为典型和佼佼者。 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梳理右玉县的荒漠化形成和治理过程,重点研究建国以来右玉县在通过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过程中应用的具体造林技术,就其独特性和典型性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回顾了右玉县在建国前的漫长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和建国之后的60多年荒漠化的治理过程,指出了建国以后右玉县荒漠化治理的关键因素是造林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主要研究右玉县建国以来造林技术的基础——造林前的调查设计技术的发展演变和具体的技术表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造林调查技术、造林设计技术和土壤改造技术。 第三章,主要研究右玉县建国以来造林技术的关键——树木养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和主要的技术表现,分为树种处理和选择技术、树木养育技术、飞播造林技术。 第四章,主要研究右玉县建国以来造林技术的重要补充——森林保护技术的发展演变和具体的技术表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封禁保护、森林防火技术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结束语里总结了全文概况,也指出了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方式是植树造林,而造林技术对于治理荒漠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