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松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碳贮量的研究

红松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碳贮量的研究

扫码查看
本研究以20年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东北林业大学老山实验站设置500m2试验样地两块,并进行林分调查。按“等株径级”抽样方法确定样木,测定生物量;收集凋落量,分析其营养元素含量;最后推算公顷生物量和养分贮量。研究结果如下: 20年生红松人工林净生产总量为48.74t/hm2,其中乔木层占98.72%,灌木层占1.07%,草本层占0.21%;乔木层各组织器官净生产量分配,叶占15.00%,枝占13.15%,树干占62.00%,根占9.85%;灌木层叶器官占37.50%,枝占43.27%,根占19.23%;草本层叶(茎)器官占78.95%,根占21.05%。三年平均凋落量为1.17t/hm2。林地生产力为2.44 t/hm2a。 在净生产总量和凋落量的不同组织器官中,贮存矿质元素总量为502.54 kg/hm2,其中乔木层占贮量的81.43%,灌木层为11.20%,草本层为2.56%,凋落层为4.81%;以营养元素分析,N元素占43.67%,P元素占5.15%,K元素占19.57%,Ca元素为21.88%,Mg元素为6.60%,Cu元素为0.09%,Fe元素为2.18%,Zn元素为0.32%,Mn元素为0.54%。 红松人工林各器官中碳贮量为25.05 t/hm2,其中叶贮量占14.36%,枝贮量占12.80%,树干贮量占58.34%,根贮量占10.53%,皮贮量占3.97%,平均每年固碳1.25 t/hm2。凋落物碳贮量为0.58t/hm2a,共计为1.83t/hm2a。上述净生产量、凋落量、营养元素贮量、碳贮量不仅构成红松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形成了营养元素贮库、碳贮库,对提高红松人工林多种效益,改善立地条件防止气候转暖有极为重要作用,反映了白浆土林地上的生产能力,实践说明,有效经营,优化结构,技术投入是提高生物生产力的技术保障。

丁壮

展开 >

红松人工林 生物生产力 碳贮量

硕士

林业

张彦东;孙继华

2006

东北林业大学

中文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