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藏高原几种乔木叶片解剖结构与功能的比较研究

青藏高原几种乔木叶片解剖结构与功能的比较研究

扫码查看
为探讨高原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对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生境条件下4种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藏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银白杨(Populus alba L.)、墨竹柳(Salix maizhokunggarensis)和左旋柳(Salix paraplesiavar.subintegra)叶片结构和光合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随着海拔的升高,四种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呈规律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除气孔面积趋于变小外,叶片的厚度、栅栏细胞的层数、上下表皮的角质层厚度、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度、气孔密度及叶片主脉厚度等指标均呈增加趋势;但海拔的变化对两种柳树叶片结构中的叶片类型、表皮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栅栏细胞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发达程度、胞间隙以及主脉维管组织的发达程度的影响不明显。但两属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杨属植物在响应环境变化时主要依靠加强机械组织,角质层厚度等方面的改变,而柳属植物则更依靠增加气孔密度和维管组织等方面的改变。 随着海拔的升高,四种植物叶片的光合特征也呈规律性变化,除气孔限制值厶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外,其他光合指标光合速率(Pn)、叶片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呈下降趋势。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藏川杨的Ls和Ci在两海拔间变化不显著,这说明藏川杨在高海拔区域的光合作用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造成的;而银白杨、左旋柳和墨竹柳则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因素造成,形成气孔限制的因素可能是高海拔低温或强光引起的气孔导度的降低造成的。

李翠

展开 >

乔木 叶片 解剖结构 光合特性 青藏高原

硕士

细胞生物学

戴绍军;石雷

2009

东北林业大学

中文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