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1989年和2006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1∶2.5万林相图及1∶2.5万地形图等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进行分析,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根据这些指数的计算结果,分析孟家岗林场的景观要素动态变化情况。根据植被覆盖和地貌的情况,选取若干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森林景观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得出各斑块生物多样性得分情况。按照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原则,以及以上分析评价结果,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统计功能,对孟家岗林场的森林景观进行规划。得出结论如下: 研究区域的景观基质是林地,17年间林地、农田面积增加。与此同时,非林地总面积减少且分布范围较集中。森林覆盖率有所增长,人工林面积增加,林种结构有所改善。 由于孟家岗林场森林景观要素类型的增加,以及人为干扰的加剧,使得森林景观的分离度和破碎度也在增加;虽然落叶松林为该研究区域的优势景观要素类型,但其优势度却在逐渐降低,表明落叶松景观要素在向其它景观要素类型转化。对孟家岗林场进行景观内部结构指数分析,表明阔叶树和混交林景观要素类型是以成、过熟林为主,三大主要针叶树种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人为干扰的加剧,使针叶林年龄结构趋于单一化。 应用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模型,对孟家岗林场的景观进行了动态预估。结果表明:荒地、沼泽地逐年减少,其中荒地有25.70%转化为农田,73.08%转化为林地,沼泽地有28.18%转化为农田,64.71%转化为林地,其主要原因是林场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进行人工造林,使林场的立地得到价值最大化。许多斑块的类型转换主要是人为经营活动促进的结果,但景观主导因素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研究中采用景观要素分析和景观生物多样性综合分析方法,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景观功能分区和生态廊道的构建来实现孟家岗林场景观规划。景观管理应本着大力发展人工林景观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为原则,注重考虑景观要素和景观格局优化以及景观单元在空间上的生态合理性。本研究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探索了20世纪80年代术期以来孟家岗林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优化规划的思路,其研究成果能为同类林业的景观生态规划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