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蓝莓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复配多糖抑菌作用研究
蓝莓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复配多糖抑菌作用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蓝莓属于浆果类果实,含水量高,采后蓝莓果实极易腐烂,发生失水、腐烂等现象,不耐贮藏,这一特性极大地限制了蓝莓的鲜果的货架期和商品价值。本文对蓝莓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三种多糖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确定最佳多糖复配比例,研究复配多糖对蓝莓腐败菌的抑菌活性、稳定性和抑菌机理。 (1)蓝莓致腐菌的分离鉴定。以蓝莓为研究对象,对蓝莓致腐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对蓝莓贮藏中致腐菌进行分离,依据菌落形态的观察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参考《伯霉菌鉴定手册》和《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再根据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酵母Y1为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确定酵母Y2为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ureus)。 (2)三种多糖的抑菌活性研究。采用水提法提取松针、艾蒿和蒿本三种多糖,用滤纸片法对多糖的抑菌活性作出了分析研究,确定三种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再对其进行最佳复配比正交试验,以抑菌圈直径为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松针多糖>艾蒿多糖>蒿本多糖,其最佳复配比为松针多糖∶艾蒿多糖∶蒿本多糖为3∶3∶2。表明复配多糖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不仅为多糖的抑菌作用研究提供参考,而且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3)复配多糖对蓝莓致腐菌抑菌及稳定性研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复配多糖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复配多糖对蓝莓致腐菌Y1和Y2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复配多糖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5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较高为2.5mg/mL;复配多糖对致腐菌Y1和Y2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25mg/mL。稳定性试验结果:复配多糖在中性、弱酸和弱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较强,在酸性(碱性)条件下随pH值的降低(升高)抑菌活性下降;常见金属离子K+、Mg2+、Ca2+、Zn2+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但三价金属Fe3+对其影响最大。 (4)多糖抑菌机理。从复配多糖对供试菌的生长曲线、细胞溶出物、菌体形态和相对电导率四个方面对复配多糖抑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与对照生长曲线相比,经多糖处理过的菌种生长曲线明显下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对于多糖处理后的菌体出现明显的溢裂,表面形成沟痕,并且伴有一定的萎缩迹象,菌体表面变得粗糙,并且发生严重的断裂和溶解;随着复配多糖浓度的增加,各供试菌种细胞溶出物的释放量明显提高;供试菌种多糖处理液的电导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菌种的胞内离子的泄漏程度不断增大,因此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会受到破坏。当离子外流达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由于代谢紊乱或溶胀破裂而死亡。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孙义玄
展开 >
关键词:
蓝莓腐败菌
细菌分离
细菌鉴定
复配多糖
抑菌活性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食品科学
导师:
包怡红
学位年度:
2016
学位授予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