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肉桂中大径板桂林培育的密度效应

肉桂中大径板桂林培育的密度效应

扫码查看
肉桂(Cinnamamun cassia presl)为樟科樟属的热带、南亚热带常绿乔木,是中国珍贵的经济林树种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且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以广西防城港那良镇不同密度的人工肉桂林为研究对象,不同密度分别为:密度D1(为10000株/hm2)、密度D2(3100株/hm2)、密度D3(2400株/hm2)、密度D4(2100株/hm2),比较研究了不同密度对肉桂人工林的单株产量,胸径、树高、皮厚,生物量分配,土壤养分,水分涵养功能的差异,拟合了桂皮产量的预估模型,旨在探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兼顾的中大径板桂林的经营密度,为肉桂丰产栽培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1)桂皮产量的准确预测是是肉桂中大径板桂林培育技术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本研究以不同密度的人工肉桂林为研究对象,以2cm为一个径阶,在不同密度标准样地内选择样株99株为试验材料,采用线性指数、对数、幂函数和多项式模型拟合肉桂树皮鲜重产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多项式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得到最优模型方程式W=0.973+0.007D2H-0.00000073(D2H)2,相关系数R2为0.957,预估精度P达到96.845%,平均相对误差为2.153%,且通过了预测值和估计值成对样本T检验,说明所建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肉桂树皮产量。 (2)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密度肉桂人工林单株桂皮产量,胸径、树高、皮厚等的差异,探讨肉桂中大径板桂林培育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间伐后的保留密度密度D2(3100株/hm2)、密度D3(2400株/hm2)、密度D4(2100株/hm2)3个密度林分中,单株桂皮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中大径阶的树木也较增多,其中,密度D3(2400株/hm2)林分的单株产量,胸径、树高、皮厚的平均值均高于其他密度林分,林分中中大径阶林木分布较多,是培育肉桂中大径材板桂林最佳密度。 (3)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密度肉桂人工林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探讨肉桂中大径板桂林培育的适宜密度。研究表明,肉桂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地上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密度D3>密度D1>密度D2>密度D4,密度D3的地上总生物量最大,为121.57t·hm-1,而密度D4的最小,为93.31t·hm-1。说明密度的增加并没有使生物量持续增加,合理的间伐,既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林木,有利于培育中大径材,也有利于肉桂的管理和生物量的增加,认为密度D3(2400株/hm2)是肉桂人工林中大径材生物量蓄积的最佳密度。 (4)研究不同密度对肉桂人工林土壤、地被物养分特征,及地被物的蓄积量,持水能力和对降水拦蓄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肉桂人工林经过18年的生长,表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仍然可以达到60g/kg以上,表明林地土壤仍保持良好的养分条件,有效P含量也达到1.9mg/kg左右,地力维持良好。林下地被物主要包括大量的肉桂枯枝落叶以及肉桂毛细根,枯枝落叶层厚度达到7~10cm,在非降雨条件下土壤仍能保持普遍湿润,整体地被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总量达到5~6t/hm2,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

陆珍先

展开 >

肉桂 培育模式 生物量 经营密度

硕士

林业

张党权;李开祥

201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文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