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混播当年组分种生长特性及其生理特性

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混播当年组分种生长特性及其生理特性

扫码查看
在科尔沁沙地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4种牧草按豆禾比1:1、1:2、2:1和2:2间行种植,分析禾草种类与混播比例对播种年组分种生长特性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混播禾草种类对各茬禾草株高有显著影响,而对苜蓿株高影响不显著。苜蓿单播条件下株高高于不同混播比例条件下苜蓿株高,一茬禾草和苜蓿株高高于二茬禾草和苜蓿株高,一茬禾草中披碱草株高极显著高于其它种类,二茬禾草中披碱草极显著低于其它种类。混播比例对一茬禾草和苜蓿株高影响不显著,而对二茬苜蓿株高影响显著,对禾草株高影响不显著。混播苜蓿株高显著低于单播苜蓿株高。 2.混播禾草种类对一茬禾草产量影响显著。披碱草产量显著高于无芒雀麦和虉草(P<0.01),而对苜蓿产量没有明显影响。混播比例对各茬次及全年禾草与苜蓿产量以及禾豆总产量和产量比有显著影响,单播苜蓿产量最高,单播禾草产量最低。2:2和1:2混播禾豆产量比较高,而1:1和2:1混播二茬禾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禾豆比较低。 3.在混播禾草中,虉草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均高于其他3种禾草,而丙二醛含量和POD活性低于无芒雀麦和披碱草。豆禾比2:1混播显著降低了禾草的SOD和POD活性。混播增加了禾草叶绿素含量,其中2:2混播禾草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禾草(P<0.05),混播比例对禾草脯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4.虉草根部可溶性糖、淀粉和总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无芒雀麦、披碱草和猫尾草(P<0.01),播种比例为1:2时禾草淀粉和总糖含量最高,与单播禾草间差异极显著。禾草种类对苜蓿根部可溶性糖、淀粉和总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混播比例对苜蓿根部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有一定影响,苜蓿与禾草2:2混播苜蓿根部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最高,与单播苜蓿差异极显著(P<0.01)。混播比例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 5.猫尾草根部碳、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禾草,禾草种类对苜蓿根部碳、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豆禾2:1混播降低了禾草根部碳含量,而增加了氮含量,使其C/N值下降,与单播禾草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混播比例对苜蓿根部碳含量有明显影响,而对氮含量影响不显著。2:1和2:2混播显著提高了苜蓿根部碳含量和C/N值,与其他混播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 6.虉草根部钾含量和K/Na值显著高于无芒雀麦、披碱草和猫尾草(P<0.05),无芒雀麦根部钠含量和K/Na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禾草(P<0.05)。混播比例对禾草根部钾含量影响不显著,而对钠含量有明显影响。2:2和1:2混播禾草根部钠离子含量较高。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苜蓿根部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钠离子含量有一定影响。混播苜蓿根部钠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单播苜蓿(P<0.01)。虉草根部磷含量高于其它禾草,禾草种类对苜蓿根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播种比例为2:2时,禾草与苜蓿根部磷含量最低,1:1混播磷含量最高,二者差异显著(P<0.05)。

石立媛

展开 >

科尔沁沙地 苜蓿 禾草 混播比例 生长特性 生理特性

硕士

草学

张永亮

2017

内蒙古民族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