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两千年来连绵不断,而且交流范围很广,影响也非常深远,可以说对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学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巨大和深刻的影响。 从中国和日本的交往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在古代到明清前期这一漫长时期中,一直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移植和学习,以日本吸收优秀的中国文化,并通过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为主流,这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社会的进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到清代后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保守,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通过向西方的学习,维新改革,进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列强之列。开始转变为中国向日本学习和吸收改革成功的经验,并通过日本来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可以说:清代是中日文化交流格局的转换的重要时期。 本文通过对清代中日文化交流在不同时期变化的研究,阐明了文化交流的客观规律,证明了文化交流总是从发展较高的地区向发展较低的地区传播,从较先进的地区向较落后的地区传播;但文化的先进和落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条件的转变而转变的。 同时,清代这种中日文化交流格局的转变不是偶然的,是以日本率先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成为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分不开的。按照文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落后文明赶上先进文明并超越先进文明,原来先进的地区或国家向本来比自己落后的国家但现在却已经比自己更加先进的国家学习,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但是在中日关系当中,发生这种突变,却又有其本身的客观原因。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变化的研究,来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