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是世界各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一直受到广大学者们热烈关注。而中国又是一个大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差异也日益突出,已经严重阻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政府部门及研究者们所重视。但是研究者们大多是从经济发展差异的角度展开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很少从宏观经济增长波动的角度去研究区域发展问题。为更好的推进国家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与保持宏观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统筹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关系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点。 本文采用经济学中弹性的思想,构建区域响应系数分析经济增长的响应变化程度。选择2000-2014年中国334个地级市单位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基础,首先基于变异系数等对区域响应程度差异进行分析,将区域响应程度大致分为2000-2007年及2007-2014年两个时间阶段。并利用空间聚类方法,划分不同的响应类型,研究不同时间段的区域响应格局变化,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响应地区由东部向中西部扩展,成为引导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区。其次运用ESDA法对区域响应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响应整体上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及地理加权模型,对影响区域响应的因素进行探索分析,得出不同时间段受不同因子的影响,其中2000-2007年社会消费品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及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对区域响应的影响较大,各因子与经济区域响应成正相关关系。2007-2014年则社会消费品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三产所占GDP比重、城镇居民收入对区域响应的影响较大。且不同因子对区域的作用程度也有所区别,2000-2007年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因子的影响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城镇化率呈现出四周低中部高的特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现东北、西南低中东部高的特征,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区域大体呈相反分布。到2007-2014年,消费总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固定资产投资从空间分布看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北低南高的特征。财政支出的影响程度呈现南北两头高、中部低的特点,城镇居民收入则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点,第三产业对区域响应的影响则呈西高东低分布。最后,根据前文的基础,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