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松山胡桃楸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遥感监测等方法估算了研究区域内胡桃楸种群资源数量;利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采取4种多样性指标对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物种构成与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制定幼苗幼树等级的标准,将胡桃楸幼苗幼树进行等级划分;采用方差/均值比率的密度方法,经过t检验验证,同时参考四种聚集度指标,评价幼苗与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不同等级的幼苗幼树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在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共发现胡桃楸斑块65块,面积总计为396.47公顷,主要分布在大庄科村、兰角沟等地的沟谷内。境内胡桃楸保存良好,林龄构成以中龄林为主,成熟林其次,幼龄林最少。 第二,随着林龄的增长,胡桃楸林下灌木层与草本层植物存在明显的时空演变趋势:灌木层植物种类逐渐增加,草本层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幼龄林的核桃楸林下草本层主要以披针叶苔草、大油芒、草乌、龙芽草等为优势种,中后期则以蓝萼香茶菜、白屈菜等为优势种;在灌木层中,小叶鼠李、小花溲疏、毛叶丁香等是主要的优势种类。随着林龄的增加,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连续增加;草本层均匀度指数连续递增,其余指数均随着林龄的增加持续递减。 第三,人为因素的干扰、动物的啃食和病虫害的破坏以及胡桃楸林本身郁闭度大的特点是造成现阶段1、2级幼苗密度较小的重要原因。从3级到4级,胡桃楸幼苗幼树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死亡率明显降低,有成长为成熟树木的趋势。调查区域的胡桃楸幼苗幼树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特性。随着幼苗幼树株高的增大,聚集强度总体上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