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榕-榕小蜂的共生体系中,除传粉小蜂之外还寄居着非传粉小蜂。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粉者和宿主植物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而共生非传粉者种群之间的比较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选取雌雄异株榕树—粗叶榕Ficus hirta的2种非传粉小蜂(Philotrypesis josephi,Sycoscapter hirticula)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OI,16S或Cytb)分子片段,从线粒体DNA和核DNA水平,分析两种非传粉小蜂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非传粉小蜂具有不同程度的近交水平,并且Sycoscapter hirticula的近交程度大于Philotrypesis josephi。2)两种非传粉小蜂具有不同水平的遗传分化水平(Sycoscapter hirticula的FST=0.32195>0.25;Philotrypesis josephi的FST=0.22272<0.25),且两个物种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AMOVA分析结果:Sycoscapter hirticula59%;Philotrypesisjosephi68%)。3)两种非传粉小蜂具有不同的遗传结构。基于STRUCTRUE聚类、主成分分析(PCoA)、UPGMA聚类分析以及线粒体系统发育树均支持该结果。4)S.hirticula各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可能是由东南亚大陆和临近的地理地理条件和地质历史造成的,显示出岛-岛、岛-陆和地理隔离三种基本的隔离模式。通过对粗叶榕(Ficus hirta)两种共生非传粉小蜂的研究,希望能为进一步认识榕-榕小蜂共生系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