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业已迈入数字时代,与互联网、通讯网和物联网的交互愈加频繁,在交互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的在其间留下大量的被称为数字足迹的痕迹。数字足迹是用户的数字画像,即现实世界行为的映射,数字足迹具有研究者无涉的特点,以数字足迹为数据研究用户行为具有新颖和独特的价值。旅游学界已经对数字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尝试,但视角单一,以旅游满意度和感知为主,对其空间性关注不足。 本研究以在新疆旅游的游客为案例,抓取携程网上1093篇游记为样本,应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探究了基于数字足迹的游客的空间行为模式和新疆主要旅游节点的角色类型。研究发现,新疆的客源分布呈波状,以新疆为核心,分别在距新疆2500-3500KM处和4000-4500KM处呈现两个波峰带,在波谷地区出现北京和广东两个波峰点;游客在新疆表现出七种空间行为类别:20天环新游、北疆精华游、南疆L形深度游、喀纳斯深度游、乌鲁木齐深度游、伊犁河谷游和北疆环线游;从新疆内部视角可将其归纳为“环游+单点对点模式”、茎瓣式、串游点对点模式和中心辐射式;从目的地-客源地视角可将其归纳为地区游览模式、直线-辐射式和基营模式;新疆的主要旅游节点具有六种角色类型:全疆综合性节点、区域综合性节点、一级旅游枢纽、二级旅游枢纽、主要节点和次要节点。未来,新疆旅游发展需要在巩固波峰带客源优势的基础上,深挖波谷客源潜力;加强旅游规划、开展全域旅游;强化节点角色功能,完善各节点间的竞合机制。